
●陈蔚梁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1962年去世前,留下一首最著名的诗《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一位83岁仍漂泊于孤岛的老人,其思念故乡的情怀,令人感叹!那里有他眷恋的亲人、故旧和朋友。
在他的回忆录《我的青年时代》中,记录了令他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于右任1879年4月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2岁时丧母,幼时由伯母和外舅带大。每年寒食节,伯母带他去先母坟前祭扫,必痛哭祝告“儿几岁矣,读书几册……”,于右任“闻而悲痛,读书不敢不勤。”有诗记述:
无母无家两岁余,十年留养报无期。
伤心诸舅坟前泪,风雨牛车送我时。
陕西提倡新学时,于右任入宏道大学堂拜朱佛光先生门下,他回忆同学中最要好的有王麟生、茹欲可、程搏九等。
其中茹欲可(字怀西),陕西三原人,光绪壬午年(1882)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会试第234名,殿试登三甲第134名获进士出身。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兴宁知县,任内兴办新学,宣统三年(1911)在兴宁学宫尊经阁创办第一间县图书馆。以东南城脚刘家祠为校址,开办官立简易师范科,培养小学师资人才。第二年升级为中学预科,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改为兴宁公学堂。短短几年,全县共发展中小学生约7500人。对兴宁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1906年秋末,嘉应州同盟会主盟人何子渊父亲去世,据罗师杨(罗香林之父)记载,兴宁知县茹欲可亲自前往石马主持公祭,赞何子渊遵父之命,以办学为己任,协力创办公学。
民国元年(1912),茹欲可任临时参政院议员。据1992年出版的《兴宁县志·卷六·人物》记载,他在民国三年(1914)任天津《益世报》主笔时,因抨击时政,被袁世凯派人毒杀而亡。
于右任听到噩耗,如雷轰顶,悲愤地写下七绝二首:
其一:
转眼沧桑又一年,怜余后死亦凄然。
九原休道人情薄,老友吞声送纸钱。
其二:
烈士头颅侠士心,长风绝涧出风尘。
现身酷似乡前辈,大蟹横行孙豹人。
诗人以老友身份为他奉送纸钱,并称赞他是烈士、侠士,酷似老乡、前辈孙枝蔚(字豹人)。
孙豹人也是陕西三原人,清初著名诗人,多慷慨激壮之音,被人称为奇人。有诗赞他“绝涧长松不世情”。茹欲可英年早逝,年仅30出头岁,让同窗好友无限感慨。1924年,于右任又为茹欲可亲笔书写墓志铭。
另一说茹欲可死于猩红热,笔者思忖,如茹欲可正常病死,于右任应不会作“烈士头颅侠士心”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