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7岁的苏女士近半年来饱受右下肢疼痛折磨,辗转多地求医,尝试了理疗、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症状却始终反复,甚至逐渐加重,弯腰吃力、行走困难,生活陷入阴霾。苏女士的儿子于是带她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以下简称:粤东医院)求医问诊。
接诊后,中山三院脊柱外科派驻粤东医院的专家刘仲宇主任指导团队,对苏女士进行了系统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资料,刘仲宇敏锐发现其右下肢疼痛根源并非此前其他医院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肌肉劳损”或“神经系统病变”,而很可能是由L5-S1右侧椎间孔狭窄导致的右侧L5神经根受压所引起。
“椎间孔是神经根穿行的通道,当这个空间因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原因变窄时,神经就会被卡住,引发剧烈疼痛。”刘仲宇解释道。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团队为患者实施了选择性右侧L5神经根造影及封闭检查,在透视下将药物精准注射至疑似病变神经根周围,以达到暂时麻痹病变神经根的目的。注射药物前患者在手术室坐2分钟即出现右下肢疼痛难忍的情况,而注射后立即让患者再次尝试坐姿7分钟后仍未出现右下肢不适。说明右侧L5神经根就是病变神经根,证实了诊疗团队的病因推测,明确了诊断。
针对这一复杂病情,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团队决定采用目前先进的微创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切除增生骨质,解除神经压迫。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UBE仅需两个1厘米左右的切口,通过椎旁入路精准到达病灶,切除增生的右侧S1上关节突尖部,扩大椎间孔,既能彻底解除神经压迫,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脊柱稳定性。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次日苏女士即感右下肢轻松,坐起吃饭30分钟也没有出现疼痛,“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如今,摆脱病痛的苏女士已能自如行走,脸上重现笑容。
专家提醒,下肢放射性麻痛如果超过2周,就需警惕脊柱病变,应及时到脊柱外科就诊。早诊断、早干预可避免神经不可逆损伤。
(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