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脊柱健康 挺直腰板不走“弯”路 2025年05月23日  

2025年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脊柱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被称为“第二生命线”。作为人体的“顶梁柱”,脊柱不仅支撑着我们的身体,更是保护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结构的关键所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脊柱健康尤为重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处于高峰期,久坐、长期伏案会对脊柱造成很大伤害,脊柱变形不仅会引起神经疼痛、关节疼痛,还伴随着很多内科问题,如脑供血不足、神经障碍等。

 脊柱侧弯影响 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前,脊柱侧弯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是继肥胖、近视后威胁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也就是说脊柱侧弯不仅是脊柱左右的侧凸,还包括向前向后凸出或椎体旋转畸形。正常的脊柱从后面看棘突连线应该是在一条直线上,并且躯干两侧对称,而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会向一侧弯曲,呈“C”形或者“S”形。

 脊柱侧弯绝不只是影响体态的小问题。在体态方面,会导致脊柱变形、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骨盆倾斜、长短腿等异常形态;在生理健康方面,导致肩背部、腰部顽固性疼痛,严重者会出现神经受损、神经受压、肢体感觉障碍、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在心肺功能方面,会导致出现气短、胸闷等呼吸障碍,并影响血液循环。

 脊柱侧弯的分类有很多,应重点关注的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也就是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弯,多发于10至16岁儿童青少年。一般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孩子脊柱侧弯检出率占比相对较高,但是一些青少年习惯穿宽松衣服,平时经常低头驼背,如果家长没有这方面健康意识,早期很难发现问题,具有一定隐蔽性。

 想要脊柱健康

 要从良好姿态做起

 想要脊柱健康,要从良好姿态做起。青少年应有正确科学的读、写、坐、站、睡姿。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保持良好坐姿很重要,否则极易引发脊柱侧弯。

 标准坐姿为:椅背向后倾斜90°至120°;找到坐骨,把臀部移到座位的后面,坐正,身体与地面基本垂直,腰背部和臀部向后靠于椅背上,上身自然挺拔并放松,膝盖屈曲90°左右,双脚平放于地面或放于稳定的平面上。双目平视,下颌和头微收,回落肩上,肩部和上臂与身体保持平行,尽量与地面保持垂直,两侧肩胛骨下沉略向后收缩,同时上臂稍微外旋,打开胸腔,双手自然下垂或放于大腿上。

 写作业时,姿势口诀要记住“三个90°”: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均保持90°。控制用眼距离、保持正确姿势的口诀是“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学习和娱乐时,也需要保持良好坐姿或站姿,双手持握电子产品,使电子屏幕与视线等高。使用时间也需要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远眺20英尺(6米左右)以外,至少20秒。

 此外,还要注意站立和睡眠姿势。站立时,身体重心应在双脚之间,落在脚的后1/3,内足弓的最高点,足趾有意识地抓地,膝盖和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臀部和腰腹要有意识地收缩,肩部保持下沉,锁骨向两端延伸,胸腔打开,下颌微收,头部落于肩部正上方,不要前倾。最常见的睡姿是仰卧和侧卧。仰卧时,枕头下缘抵在肩上,头后枕部放于枕头中间,背部和脖子的肌肉最为放松。侧卧时,头部较肩部微微向后,双髋及双膝略屈,保持肌肉自然松弛,两腿之间可用软硬、高度适中的软垫支撑。

 青少年避免脊柱侧弯

 早期科学干预是关键

 面对这一“隐形挑战”,早期科学干预是关键。目前,轻度脊柱侧弯一般通过运动康复干预,治疗效果较好;一旦发展到中度,就需要运动康复加支具固定,时间长,对青少年学习生活影响大;若发展到重度,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家长可通过两个简单方法自测孩子是否存在脊柱异常情况:

 一是让孩子双脚并拢,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前方,暴露躯干背向家长。家长观察孩子后背是否对称,两侧肩膀是否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侧腰窝是否对称,以及脊柱棘突连线是否在一条垂直线上;

 二是让孩子双脚并拢,双手先平举,然后并拢合一,向前慢慢弯腰,手臂伸直下垂,家长从后方观察孩子的背部,观察后背是否对称,有无一侧背部不对称的突起。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诊治。(张联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