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桂贤
“准”在梅州客家方言里有一种含义,作动词,指把档次不同、功能有差异或类别不一样的事物当标准事物来使用。简单地说,“准”就是“当作”的意思。“准”这一含义和用法显得很特别,这里来分析其来源,先看以下例句:
1.我冇(没)带雨具,只好摘芋荷叶准笠嫲戴。
2.旧时足球还十分稀罕,孩子们就拿柚子准足球踢。
3.长辈们常讲,以前生活困难,人们经常番薯准饭食。
以上句子中的“准”都是当作的意思。俗语里也有一些含“准”字的,如“前世无修,孻欸准心舅”,意思是男子在家里干繁杂琐碎的事务,这本该是儿媳妇所干的活,如此操劳真是罪过。这里的“孻欸”即是儿子,“心舅”即是新妇、儿媳;又如“苏木准樵烧”,意思是把贵重的苏木当柴烧,比喻大材小用或浪费。
“准”原是準、凖的俗字,如今準、凖都简化为“准”了。准,《说文》:“平也。从水隼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平也。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准……”可见,“准”原就是指水平。《汉书·律历志上》:“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意思是绳一拉就平直了,可作测量水平的器具,故有“准绳”的说法。“准”原指水平,后来更是泛指标准。当然,“准”还有其他各种含义,这里只讨论“准”作为水平、标准方面的含义。
客家方言的“准”指当标准事物来使用。显然,这一含义是从“准”的本义──水平、标准发展而来,是词性转化,名词转化为动词。
现代汉语的“准”也有其词性转化的情形,比如作为名词前缀的“准”。我们先看下列两类型的词:
(1)准将、准尉、准平原、准决战、准博士、准学者、准航母、准高铁、准高速公路、准分子激光。
(2)准妈妈、准爸爸、准新娘、准新郎、准儿媳、准女婿。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准”有一项解释是,作为名词的前缀时,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足够,但可作为某类事物看待。“汉典网”“查字典网”对此的释义是: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即如同、类似。这都是对前缀“准”的概括性释义。
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网络上对第二类词缀的“准”有不同的释义,如释之为:将来、即将成为,或预备、准备。如此解释虽然通,但对第一类型的词缀就不通用;可见,这种释义不具通用性。
“准”原是“水平、标准”的含义,作为名词的前缀时,它含义也并未完全虚化,还具有类化性,表示可作为某一水平、标准或类型的事物来看待的。笔者认为,这里的“准”大体上就是当作、可视作的意思。
总之,客家方言的“准”与现代汉语的“准”含义变化都有相同的渊源,都来自“准”的基本含义──水平、标准。“准”在客家方言里作动词时,指当作标准事物来使用;“准”在现代汉语里作前缀时,表示可当标准事物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