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文联主席陈锐锋向潘鲁生赠送六卷本丛书《客家民俗文化集粹》。
本报讯 2月7日至12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一行到我市兴宁、大埔、丰顺就客家民间年俗、民间手工艺、传统村落保护等开展田野调研。我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锐锋,市民协以及相关县(市)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陪同调研。
潘鲁生一行先后参加了兴宁市水口镇官岭村老黄屋“上灯”仪式活动,大埔县“刘氏祭春”祭祖仪式活动、三河镇旧寨村“五显大帝春游民俗”活动、大麻镇小留村正月十二“迎灯”活动、湖寮镇双坑村正月十三“迎灯”活动,以及丰顺县埔寨烧火龙等民俗活动,调研了兴宁市水口镇官岭村围龙屋、大埔县邹鲁故居、父子进士牌坊、泰安楼、花萼楼、丰顺县种玊上围等古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情况,考察了县级非遗企油饼制作工艺、大埔高陂陶瓷、丰顺埔寨纸花、烧火龙、丰顺石雕等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情况。
潘鲁生一行认真听取当地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保护情况介绍,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客家年俗、手工技艺和传统村落保护的具体现状,对梅州在民俗传承、手工艺发展、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他指出,民风民俗、民间工艺传承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强化原生态、整体性、活化保护,认真做好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新开发,以生活传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落到实处。潘鲁生表示,梅州集客家文化于大成,要立足于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客家民俗文化和文艺资源,把历史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持续做好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把附存于传统村落的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使古村落和民俗民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动力。(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