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用心取得信任
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要走到学生当中,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准确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特定的德育管理,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家访,特别是针对德育问题比较明显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将一些德育理念和方法渗透给学生的监护人,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尽可能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德育管理的效果。
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学生一段时间出现了迟到早退的现象,看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并没有立即批评这名学生,而是在他一次早退的时候,对他进行了家访。到学生家里后,才发现原来这名学生在照顾生病的爷爷,他迟到早退的原因也是为了照顾爷爷,对此笔者先表扬了这名学生,同时也提醒他,告诉他以后家里有困难要和老师说,老师也会帮忙解决。自此以后,这名学生非常信任笔者,有问题也会积极寻求笔者的帮助,没有再出现过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营造良好班风,塑造学生思想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班风班貌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班风班貌,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熏陶,受到周围人的感染,学生也会自觉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如制定班规,在班级当中张贴励志标语,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等,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就能塑造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效果。
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
初中生心智虽然有所发育,但是还不成熟,内心仍然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的关注,如果被表扬或夸奖,他们就会激发前进的动力。但是由于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所以平常很少接触父母,无法受到父母的关注,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承担起教师和父母的双重责任,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尽量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学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激励后,就会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培育道德修养。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学困生或是有德育瑕疵的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善意。而且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还要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的不足则要在私下指出,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维护,从而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改正不良的思想,从而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