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助力阅读教学
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现语言的连贯性,领会句子表达,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抓关键词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几乎每个句子都有一把钥匙,那就是关键词,要善于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打开品味语言的大门。
想象画面强化语感。比如我们在学习《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文章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些自主学习的微课视频,或者根据选材内容播放相关的影片,让学生能够深入情境,感受这些作品需要传达的感情。
“三结合”培养阅读反思
读思结合。在教学低年级阅读课时,我会开始引导学生预习,包括常规的预习和针对性的预习,常规预习包括:1.读文2.认字3.说、写生字4.质疑。
读说结合。《将相和》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在阅读后,都迫不及待要对故事中的人物“评论”一番,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进一步领会了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读写结合。在教学中,我会根据不同题材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学完《草原》,我会让学生练习写写家乡的风景;学完《夏天里的成长》我会让学生写一写一个夏天的小小趣事。还适当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可写心得体会,可写人物评价,可写读后感。
以积累为阅读教学提质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课文积累。我利用现有课本上的作品,在指导课内阅读时,对优美文句、精彩文段,引导学生动动笔勾画出来,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练习背诵。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积累好词、好句,不要规定学生必须背哪些,“双减”之下,我们更应该设计真正减负提质的积累作业,比如在作业中延伸段的积累、加强课文中古诗词、成语等传统文化的积累。
设计活动积累。比如让学生搜集春联,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尽管学生还不懂得哪些春联更具美感,但这却必定让学生兴致盎然。这时候老师再适当“扶一扶”,比如适当指导学生领悟对联的意境,效果会更好。
引导任务积累。例如制作阅读卡、创办读书小报、读书分享会、读书闯关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技巧,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批注式学习成为阅读教学的桥梁
我常常教导学生们要学会批注。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由阅读,品味语言,接着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旁边,并在全班进行分享,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做适当的补充。如文中有不少精彩的比喻,清风、小鸟、星星……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经验想开去,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我把“注音”“注义”“注疑”“注思”“注得”这五个方面作为批注预习的常规工作来抓,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每一篇课文的预习中都要做好这五点。
我常把学生做好批注的页面制作成精美的PPT进行展示,有意识地肯定和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点评或有针对性的旁注。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后,积极性提高了,也让学生懂得了应该作真实的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