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记 2023年04月16日  

□尔边风

 在我的家里,书随处可见,在床头、桌边、椅子边,都有它们的芳影。我跟爱书的朋友交流过,大家的状况竟然高度相似。这些书,都是我用心淘来的宝贝。

 我淘书的习惯,源自喜欢读书,而且只读自己的书。自己要读的书,心里便认定是好书,好书怎么能不收藏呢?我有批注的习惯,读到得意处,忍不住“鬼画符”般地点评起来。借的书,断不能如此兴尽快意。因此,就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淘书,逐渐积累成“书山”。记得有一次,抽出空整理藏书,发现还有好多书没读!因此告诫自己,要停一停了,要等一等那些寂寞的书籍了。可是,下次再遇到好书,还是忍不住出手……

 我家最早的书都是从国营新华书店里淘的。那时候淘书不光要忍受钱少的困惑,还要有厚脸皮。当时的书店跟所有国营商店一样,人和书被木框玻璃柜子隔得远远的,买书人得请求店员把书取出来才能一睹书的芳容。我就这样从新华书店里淘到了经典版本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楚辞诗经元曲、新华字典、外国名著等。淘到,后来估计脸皮也跟书皮一样厚了。遇到公干出差的机会,必定会寻找书店。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去福建出差,在武平县新华书店淘到一本《世界小说传世之作100篇》,我至今还在阅读。后来个体书店兴起,那也是淘书的地方之一。现在买书,都到网上去淘了。网上书店的书品种齐全,折扣巨大。我常常感叹,现在的读者真的太幸福了,各国之间交流通畅,全世界各地的许多经典好书,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易获取。

 我曾经在地摊上淘过不少书。20多年前,我在菜市旁的临时地摊上淘到《嘉应州志》,老版直行印刷,上下册,花了20多块钱,现在看来物有所值。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时在本地金叶自选商场圆盘处,有个书摊,主人是郑州人,我曾在他手里买过《鲁迅全集》三册、《通鉴纪事本末》四册、《汉书新注》四册,都是精装本。在夜市书摊,也淘过《领袖们》和《小说选刊》《花城》《外国文学》等杂志。想起充满戏剧性的一次淘书经历,有一晚跟朋友聚会后回家路经夜市书摊,看到一本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忍不住拿起来看,结果发现有我熟悉的字迹——此书扉页上有我写的购书记录以及签名!才想起此书被友人借去了,一直未还,没想到竟然流失于此。我当然要把书赎回来!不料这心思被地摊老板窥破,价格上狠狠斩了我一回。更可恼的是,我还想不起此书是谁借去的,想骂人都找不到对象。怪不得有藏书家言,书与老婆,皆不外借。现在,地摊书摊早就消失了,也转移到网上去了——现在的孔夫子旧书网,专门出售旧书,里面的书还真有不少干货。有一本《耻辱者手记》,最先我阅读了电子版,觉得此书有见地有深度,有必要收藏,便在京东网上买了一本,收到后心里却十分不爽。这是一本由凤凰出版社新版的,删减了不少文章。我心有不甘,到孔夫子旧书网上去寻找,还真买到了原版书。

 藏书中有一部分是文友们出书后赠送的,这些书代表了朋友的友谊和成就,我十分看重,设专架置放。闲暇时泡一壶清茶,读朋友的书,就如同朋友面对面谈话交流,自然心生欢喜,这就是读书人生的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