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人性光辉 2023年04月16日  

光辉(华哥 摄)

□祝会敏

 余华创作于1995年的《许三观卖血记》,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许三观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的市侩算计表现在逼着老婆婚前私生的大儿子一乐去找亲爹要钱,原因是一乐为了护着弟弟二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认为损失应该由亲爹来赔偿;他的愚昧表现在报复老婆婚前失身而与女工友偷情,但又很“仗义”地拿营养品补偿人家而导致事情败露;他的狡黠表现在用自己卖血的钱换成酒菜香烟,“贿赂”二儿子的生产队长。

 但要知道,许三观仅仅是个平凡人,他有自己的狭隘、粗俗,以及底层人物的愚昧,但他性格中的荒谬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可分割。正是因为这份带有污点的真实,更容易让我们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审视人性,欣赏许三观的形象魅力。

 不得不说,许三观这个人物自带人性的光辉。

 首先对待一乐,这个妻子婚前犯错的产物。他能说服自己跨越血缘接纳一乐,他能在一乐受苦跑回家后将卖血的35元塞给一乐,并催着孩子返回乡下。一乐的亲爹不认一乐,许三观生气;亲爹有生命危险时候又支持儿子去帮忙“喊魂”。12次卖血,有7次是为了一乐。一乐生病危急关头,许三观为筹钱卖血几近昏厥,可以说他是一个崇高的父亲。

 其次对于爱情,也许他和许玉兰的婚姻并没有感情基础,仅仅是各取所需,但做了丈夫之后的许三观在妻子被批斗之后,偷偷藏肉于白米饭下,妻子脚肿之后又能帮着烫脚。虽然许三观曾“背叛”妻子一次,但他诚恳认错,并且带有“持平”色彩和妻子和解。夫妻二人最默契的一个地方在于,双方都在三个儿子面前维护对方的尊严和形象。这也许并不是爱情,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相濡以沫。许三观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家庭。

 再次,小人物最朴素的生活智慧令人动容。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苦难,才明白过生日时可以“画饼充饥”般幻想出一桌好菜,让一家人闻到了红烧肉的“香”,蒸鲫鱼的“嫩”,还有自己心心念念的炒猪肝。在这里,许三观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许三观就是“巧妇”,他躺在床上就让孩子们开心地笑了。最后一次卖血不成功,哭泣的许三观被老婆请了一顿炒猪肝,他心满意足地感慨:“这是我这辈子最好吃的饭”,这句话中的哲理性也许只有他自己能懂。

 许三观很尊重生活,每次卖血换来的钱都被他用在了刀刃上,不管是做送茧工出的汗,还是为筹钱流的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更理解“血汗钱”的来历。正因为拿血换钱的不易,许三观每次都会端坐在餐馆,颇有气势地喊上一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也许,这就是许三观最底层的自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