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郊街道月影塘老县委宿舍的2楼一单元里,笔者几经询问才找到了一个曾经摆摊代人写书信的现年84岁龄的郭焕文老人,他是从退休起才开始从事代写书信的,虽然他现已很少写了,但我在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内看到,一张旧书桌、一张椅子就是他代写书信的硬件家当,书桌正中是一本旧的日历纸和一支笔,正上方除了墨水、墨汁外,还摆放着一个纸盒,里面放着各种笔、大水笔,右手旁则放着红纸、信纸、稿纸、信封、请帖、民事状纸等书写工具与用具,还有就是数量不少的航空信封。
当我问起郭伯为何会在退休后从事代人写书信呢?
快言快语的郭伯妻子抢先说,郭伯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高小毕业生,写得一手毛笔颇为隽永,在1948年就从梅县城东农村到梅城缝衣店做学徒,在当时算是有文化的人,加工作踏实,两年后,担任梅城镇缝纫二社的主任,之后一直是单位的一把书,担任过梅县农机厂书记、针织厂的主任、金峰知青场场长,作为单位的主要人员,单位里的公文,如总结、申请报告等郭伯总是亲力亲为,也许是对写这类文字不感厌烦,字又写得漂亮,除本单位外,一些外单位不会写的,还托他写。在60周岁退休后,热心帮人的郭伯先是在邻居中婚丧喜庆时帮忙,慢慢地亲朋好友及周边的人们都知道郭伯不但会写,而且能写后,就纷纷上门托他写,像书信、尤其是写出南洋的信件,房屋出租、招租、做招牌的告示等,只要有劳,郭伯都能一挥而就,于是托他写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久了,那些常托郭伯写书信的亲朋邻舍,就向郭伯建议,在街上开个代写摊档,方便大家。想想也是,于是,郭伯就在住家附近的月影塘路边租了一个小门面,门面贴上一张红纸毛笔字体的《代写字点》,内摆一张书桌和一张椅子,就是他的代写书信摊档。
那时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前来找他代写书信的较多,慢慢地逐年减少,现在代人所写的书信中,主要是写给国外亲戚的信件。“你看,这就是我以前替人写国外信件时买回的信封。”郭伯推推鼻翼上的老花镜,指着书桌上的一叠航空信封介绍说,“这类信件大部分要求用老体字(即繁体字),现代人往往不会写老体字。”因为从事代写书信20多年了,郭伯对代写书信这一行最为熟悉,他介绍说,以前是用毛笔写书信的,后来自来水笔普及,才出现用钢笔替人写书信的。代写书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顾客自己口述,郭伯一句不误地照记;另一种是顾客唠叨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郭伯自行“操刀”,组织好文字。当然,信件的开头结尾的格式,郭伯则会揣摩顾客和收信人的关系来确定。一般情况是当场写完后,全文念给顾客听,或交给顾客审阅。顾客听出遗漏或要求再补充的,郭伯会逐一添上,直到满意为止。如遇代写者较多时,郭伯则采取与顾客约定取信时间。“记得一次有一位农村来的老妇人,以前是托本村老师写了十几封信给南洋的亲人,没有回音,找郭伯代写一封信后,南洋的亲戚就开始往家里寄钱了,这位老妇人很是高兴,从家里提来一大鸡和带来一大包农家产品前来酬谢。”郭伯很是自豪地介绍说。当然,代人写书信最主要的是需要把寄信人所要说的意思表达出来,郭伯说,他以前经常为了把信写得更好,让海外的收信人看后高兴,他就仔细地揣摩,用最能打动收信人的语言来写信。因为他写得好,所以,他现在虽然不再摆点了,仍不时有人找上门来。
当问及代写书信的收入情况时,郭伯直言不讳地说,“就我所知,梅城周边现在已没有一个专门代写点了,虽然市场需求量不大,但我大致估算了一下,在梅城代写书信虽然收入菲薄,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我一开始是代写一封收取壹角贰角钱的工本费,现在代写封信最高则收到10多元钱,当然靠这一行要想赚大钱则不可能。我呢,本身有退休金,除了主营代写书信外,还代人写民事诉状、写申请书、写请帖、填表格、写招租等各种公告。所以遇有困难户前来写申请低保或者写投诉信时,我都是免费代写的。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好,子女们又不允许我再领写了,所以就是好多找上门来的,我都会拒绝,拒绝不了或顺人情才会接下来。”
(曾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