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在独立与柔软里 慢慢长成自己 ——写在女儿二十岁生日之际 2025年09月01日  

二十岁的生日烛光刚刚熄灭,你朋友圈里那些与同学欢笑的照片还带着余温。看着你穿着自己搭配的衣裳,在镜头前自信舒展的模样,我突然意识到,那个曾经攥着我衣角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有自己审美、见解和社交圈的大学生。

 二十岁多好啊,像南京春天里的梧桐絮,带着莽撞又热烈的生命力。二十岁是人生最奢侈的年华,奢侈在于你可以纯粹地为热爱燃烧,像你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转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时的不顾一切;奢侈在于你有权利试错,房间里乱放的衣服、熬夜赶的作业,都是青春的印记;奢侈更在于你正站在新专业领域的起跑线上,那些令你渴望的镜头语言、叙事结构,终将成为你表达世界的工具。

 “做喜欢做的事,累也是甜的。”这种对热爱的执着,是你给二十岁最好的注脚。你一直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填报志愿时坚持选编导类,说不想回小城过按部就班的日子;大一暑假一个人留在宿舍,只是为了逃离家里的“管控”,你说“外面的世界,比想象中更有力量”。这份独立和清醒,是你最珍贵的铠甲,妈妈从不担心你会在人生路上走偏,因为你心里始终有杆秤,知道自己要什么。

 说到生活,我注意到你朋友圈里那些精心构图的庆生照片。同学们围绕着你,像星星簇拥月亮。你们谈论着被爱惦记的幸福,共同走10年的精神共鸣。但你知道吗?在家人的牵挂后面,也藏着想参与你世界的渴望。我们或许不懂蒙太奇,可我们记得你儿时最爱吃的鸡翅;我们可能唠叨你生活的小毛病,却总是渴望你能融入到大家庭。

 代际之间的隔阂,从来不是谁对谁错,70岁和20岁,只是岁月刻下的不同印记。代际之间的隔阂像纱窗上的雨滴——看似阻隔,实则透明。试着用和闺蜜一起谈论海阔天空的耐心,去解读家人们“要早起吃早餐,多喝水”背后的密码,那里藏着最古老的关爱语法。

 专业上的目标,妈妈从不担心你的执着会缺席。只是想告诉你,好的作品里,除了技巧和创意,更要有对人情的体谅。就像你认为镜头下的人物,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你看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份“看见”的能力,放进生活里,就是对家人的耐心,对朋友的真诚,对世界的温柔。

 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熬夜改不出脚本的崩溃,也会有作品被认可的雀跃;会遇到和你同频的伙伴,也会碰到“三观”不同的人。但我相信,你会学会用双重视角看世界。就像镜头里的交叉剪辑,生活也需要在不同视角间切换。对专业,保持鹰的锐利;对亲人,要有蜗牛的柔软。

 二十年前那个被我抱在怀里的婴儿,如今已经有了自己想抱紧的梦想。作为母亲,我正练习着最难的功课:把牵挂编织成隐形的安全绳,既不在你奔跑时绊住脚步,又能在你踉跄时温柔承托。你要飞往自己的山,而我会永远做那个记得你初心的守望者。

 二十岁,不必急着成为“完美的大人”,但可以慢慢学会,只愿你在追逐光的路上,自己也成为光,温暖且有力量。

 (朱双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