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怀别墅主人王振东 2025年07月27日  

同怀别墅

●夏远鸣 

从19世纪开始,南洋锡矿业进入繁荣年代。这股“淘锡热”也吸引了许多粤东客家人前往冒险,并造就了一批大大小小的锡矿主。他们衣锦还乡,修建了一幢幢大屋,或规模宏大,或精巧别致,矗立于广东梅县松源镇寺边村的“同怀别墅”便是其中之一,其主人为马来西亚霹雳州的锡矿主王振东。虽然“同怀别墅”因其在中共党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渐被外界所熟悉,但其主人王振东却较少有人提及。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王振东的个人历史作一个简要的整理,希能抛砖引玉。

少年下南洋,自立创业

1892年,王振东出生在嘉应州松源堡寺边村。父王炤南,身多疾病。其母黄太夫人,生七子,王振东最幼小,排行第七,而其中最长的叫王漪泉。王振东13岁时,随大哥南渡,一起来到霹雳州的锡矿小镇波赖埠(Pulai)。

1880年,在霹雳州近打河谷(Kinta Valley)一带发现了丰富的锡矿,随即在这一区域形成多个锡矿小镇,波赖是其中之一。今天的霹雳州首府怡保,原来也是这些锡矿小镇之一,早期华人称之为“坝罗”,或“巴罗”。如丘逢甲当年下南洋,就称这里为坝罗,一些侨批中也称怡保为坝罗;这里有一座客家人修建的庙,就称“坝罗古庙”。1879年,英国人宣布以“怡保”为正式埠名。由于这里是水路交汇的枢纽,怡保由一个锡矿小镇发展成为霹雳州的首府。波赖位于怡保(Ipoh)南方,相距约10公里。现波赖是霹雳州近打县下属的一个镇。由于大量客家人在这里采矿,所以当地形成一种美食,名为“波赖客家面”。

在南洋采矿业中,客家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怡保锡矿业最繁盛的时期,与锡矿业有关的行业都由客家人所包办,尤其是采矿工作。随着19世纪伦敦市场锡价的提高,不少矿工的收入也因此陡增,遂开办自己的锡矿公司,成为矿主。许多客籍人士借由经营锡矿业白手起家。因此,怡保锡矿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也造就了各时期富甲一方的锡矿家,如较早期的有梁碧如(1857-1912,梅县人)、姚德胜(1859-1915,平远人)、胡子春(1860-1921,永定人)等人;较后期的则有梁燊南(1881-1940,梅县人)、张珠(1885-1954,新兴人)、刘伯群(1894-1971,增城人)、胡曰皆(1907-1961,永定人)等人。

其实,在王振东南渡之前,长兄王漪泉便与乡人一道来到波赖发展,依靠自己白手起家。当时有个锡矿热,颇似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初到这片不毛之地,大家各显神通,寻找矿脉。一个好的矿脉,就会成就一个人的财富梦。也就在王振东南下的这一年,王漪泉觅得优质矿源。王漪泉准备大展宏图。见其弟王振东年轻聪颖,知其为可造之才,遂命其就读于怡保英文学校,学习知识,为将来的采矿事业作准备。王振东入校后,勤奋异常。不数年,便贯通中英文。毕业后,留心研究矿务,学习矿务知识。

及长兄王漪泉发达归国后,王振东开始自立创业。王振东能与英国人自如地交流,得以从英国人那里租得一矿地经营,结果大获成功。

后王振东又在波赖街上购得门牌13至15号的店屋,开办“东生隆”号,创办“东信”及“新东信”两大矿务公司。又与人合资,创办“东升隆”“东兴”“东就”“东盆”“东华”“东森和”六大矿务公司。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波赖原为不毛之地,随着锡矿业的发展,人口日益增加,儿童就学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在王振东倡导下,学校于1913年8月1日创立,命名“培英学校”,王振东被举任总理。1914年,在王振东带领下发动筹得建校款八千余元,在老波赖的象山下建立起学校。1927年,王振东又倡导募捐余款,购买了位于老波赖的4所店铺作为校产,以为常年经费,支持学校的运转。到了1957年,公立培英学校改名为培英标准型华文小学,1961年学校再次改名为培英国民型华文小学。2019年,学校非华裔生占27%。今天,培英学校几经变迁,这间百年华文学校仍然在发挥课育当地子弟的作用。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增加,王振东也投入怡保客家人的公共事务。怡保是霹雳州的首府,所以全州的公共事业多集中在这里,包括教育、慈善等。其中包括霹雳公立育才中小学校,他曾任总理四年。育才学校由霹雳的客家锡矿家于1907年创办,当时学校的经营由锡矿家支持。1929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锡矿价格骤降,育才学校苦苦支撑。1929年,王振东出任育才学校正董事长。1930年,王振东聘美国“治理大学”毕业生蔡绮桐任校长,日本明治大学肄业生蔡任平任中学部教务主任,以及多名国内大学毕业生为教师,校务锐进,成绩斐然,声誉日隆。到1940年,王振东辞去正董事长一职。在其担任总理四年间,育才学校迎来第一个鼎盛时期。

霹震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07年,以维护华侨商业财产、种植、矿务、屋地、工人福利等问题利益,以集体力量向当地政府提呈交涉。王振东长期任董事。1929年开始担任副主席,当时的正主席为同乡梁燊南,直到1938年辞去该职。

此外,1936年,王振东还参与了霹雳华侨矿务公会的筹建工作。霹雳华人矿务公会(Perak Chinese Mining Association)于1936年成立,主要是以联络霹雳华人矿家之间的感情、交换知识、谋产业发展为宗旨。

王振东还曾出任怡保精武体育会总理一职。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创立之动机,缘起于上海精武特使来霹雳演出,极受欢迎,当时怡保矿商对精彩绝伦之中华武术,大力赞赏,叹为观止。众人皆认为如此超凡脱俗之中华武术精神,是将来打破东亚病夫耻辱之唯一途径。因而激发组织怡保精武之浪潮。旋即由甲必丹郑太平先生领导致函各华团及社会人士,经过筹备,遂于1924年成立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1932年,王振东出任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总理一职。

另外,王振东还任霹雳公立女子高小学校副总理,霹雳慈善社副总理且被举为永远名誉总理,怡保公立义学总理。对当时怡保的华文学校大小捐款则更是不可胜计。其余凡关于社会公益事业,无论国内国外,王振东莫不见义勇为,捐资相助。

为国效劳,掩护同胞

近代以来,南洋华人的民族主义意识高涨,中国国内的政局几乎同步反馈到南洋。1928年,发生五三济南惨案。事件发生后,中国各地民众纷纷表示愤慨。消息传到南洋,王振东与梁燊南等矿主在波赖也成立济南五三惨案难民委员会,王振东出任委员会委员长,并慷慨捐资,以为倡导。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及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的消息相继传到南洋,霹雳州设立筹赈九一八与一·二八中国兵灾难民委员会,王振东出任副委员长,并捐资倡导。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南洋被日军占领,进入了日本占领统治时期,顿时百业凋敝。王振东和其女婿丘华芳的锡矿全部停顿,坐吃山空。然而日本侵略者还强迫他出任“华侨维持会”会长。无奈之下他被迫接受此职。在任期间,其所行之事,敷衍敌方。他反而利用职务之便协助同胞。南洋华人学者王赓武在日本占领怡保期间,就曾得到王振东的保护。当年王赓武一家从印尼泗水逃到怡保的波赖,在当地住下,险遭遇日军搜查,所幸王振东出面才得保。他在《王赓武回忆录》中写道:

一切办妥后,由深山先迁至波赖市一座屋时,妇孺均躲入房中。不久,日本数名军官进入该屋,远闻皮靴声已令人心寒。彼等正欲推门入内时,幸王振东君在旁与之解释而未入。

还有一位得到照顾的梅县同乡需要提及,那便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父亲。根据温瑞安的哥哥温任平(原名温瑞庭,马来西亚作家)记载,他们的父亲因为婚恋意见不合与祖父闹翻,离家出走,最后流落到怡保,投靠王振东。他在文中写道:

(爸爸)与老爷子闹翻,只能远走香江。祖父一怒之下,通知香港的亲戚经济封锁爸爸。爸年少气盛,哪肯屈服?他坐船来星洲,辗转芙蓉,转投怡保富商王振东,总算食住有了着落……爸告诉我的那个人,慷慨多金,交游广阔,饭厅每天都有五到八桌饭菜,让同乡吃个饱。爸在怡保《霹华日报》担任编辑,生活总算安定下来。

王振东在日军侵占马来亚之时,曾协助抗日地下工作,将有关敌人之情报及军事动态等,报告给国民政府机密派遣南来策划及领导组织华侨后援会与抗敌机关的徐白光(1893-1966)。抗战胜利后,徐白光将事情始末呈报国民中央政府,国民政府特地颁发了奖状给协助者,以示鼓励。1946年11月3日《南洋商报》以一篇题为《怡保五君子抗敌得奖》的新闻报道此事。

王振东的家庭状况

据《王炤南先生德配黄太夫人八旬开一荣寿大庆》介绍,王振东之父母有七子,王振东最幼小。在七兄弟中,比较有成绩的是长子王漪泉,六子王蕴珊,七子王振东。长子王漪泉的事迹前文已有提及。王漪泉亦是少有大志,弱冠南渡,来到霹雳之波赖埠。除了自己经营矿业,在霹雳的经历数十载,经营得法,获利颇巨。许多嘉应人得到其引领提携。对于幼弟王振东更是悉心栽培。王漪泉回到国内,出钱捐得功名,获清廷授奉政大夫。到了民国后,倡办波赖培英学校,并任总理。

第六子王蕴珊一生在乡,以从事文教为主。王蕴珊幼年天资聪颖,后清末倡导新学,粤东客家大儒温仲和、丘逢甲在汕头创办新式学堂,王蕴珊投其门下,学习新学。1906年,王蕴珊与王少谟、刘子梧、温星史等一道在家乡松源创办“成达高等小学”,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松源公学,即后来之梅县松源中学,为松源新式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后松源许多人才都出其门,可谓桃李满天下。民国初年,王蕴珊出任梅县县议会初届议员,旋出任龙门县教育科长,提倡教育。后来松源乡人又推举其出任松源保卫局局长。在其任职十余年间,办事公正,受到乡人拥戴,还被前梅县政府奖以“才德可钦”匾额。

王振东本人,娶妻黄氏,育有六子,长福洪,肄业于原籍松源公学;次福鹏,肄业于怡保育才中学,后又前往上海光华大学学习,在该校肄业;三福鼎,四福泰,具于英文学校肄业;五福景,六福尔,具肄业培英学校。有五女。

王振东发达以后,携妻带子,衣锦还乡,看望父母。抵家时,其母黄太夫人倚门笑迎,见自己幼子当年13岁下南洋,远游万里,今日事业发达,光耀门楣,携妻带子归来,非常感慨。据说朴实的黄太夫人用当地谚语“尾猪子赶头帮”称赞自己的幼子,以表达心中的万分欣喜之情。

王振东回乡后,出资兴修大屋,与兄弟的房屋相连成片。更另辟一室,作为学塾,布置清雅,额之曰“同怀别墅”。

后来,为了敬孝母亲,王振东兄弟将其母黄太夫人“迎养南洋”,并于1928年,在南洋为其母举办70大寿。

王振东的社会关系网络

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无法知道太多有关王振东的信息,特别是他的人际交往圈子。不过我们可以从他为母亲举办70大寿时,前来福寿的名单中可见一斑。

1928年,王振东的母亲在霹雳过70岁大寿。这一年,王漪泉、王蕴珊、王振东三兄弟,带领儿孙辈共30余人,在怡保庆祝母亲的70岁大寿,轰动一时。当时各界人士前来祝寿。传统大寿庆祝非常讲究,文人雅士竞相作文、诗、联、词等称颂。这使得前来祝寿的人身份信息得以保留下来。

首先是寿文,这个分量最重。共有两篇,其中《清诰封奉政大夫炤南王先生德配黄太宜人八旬开一寿序》由二等大绶嘉禾章、前任广东教育司司长、广东琼崖道道尹饶芙裳撰,二等文虎章、陆军中将、代理广西省省长、前任桂平镇守使林绍婓书,参与署名者还有姚雨平、涂思宗、廖介和、梁石荪、黄慕松等,《王炤南先生德配黄太夫人八旬开一荣寿大庆》则由霹雳育才中学训育主任、前梅县教育会长、嘉应大学校务主任卢运球撰,北京大学文学士、前梅县东山中学校校长、育才学校教务主任丘可贞书。第二隆重的则是祝辞,撰写者有南洋考察路政特派员郭颖铨等;接下来为社会各界赠送的寿联、文、诗等,寿联赠送者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特派南洋宣慰员朱有光、中华民国驻“新嘉坡”总领事李骏等,寿幛赠送者有驻槟城领事戴培元、戴培基、戴树淋等,寿诗赠送者有“荷属 全民日报”等,寿匾赠送者有怡保公立女学校等,赠送福寿词者有莫维英等。还有一些非华裔人也前来祝寿。前来祝寿的,几乎囊括了当时军政界客籍要员。这展现了王振东广阔的社会关系网,也折射出了他的社会地位。正如他们兄弟三人在答谢来宾的致辞中所说的“乃蒙 内地外洋军政绅商工学男女各界诸群姊妹,宠惠逾恒”之句,从物理空间上和社会空间上道尽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目前不太清楚王振东一生回过家乡几次,也没有他参与家乡社会活动资料。所以关于他的历史文献很难找到,这可能是王振东在原乡不太知名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在南洋地区,王振东的资料也不是很多。例如王振东的生卒年份就不详,温任平甚至在文章中以“怡保闻人史籍查无此人”为小标题写道:“奇怪的是,我遍寻早年怡保闻人史籍,找到了刘伯群、白成根、胡曰皆、姚德胜……独缺王振东。”

王振东晚年,在怡保市霹雳州政厅对面购置地皮,建了一幢洋房以终老,当地人称之为“王振东楼”。而他在家乡的大屋,还有那座精致的同怀别墅,却无意中在中国革命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