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绿野寻踪 自然课堂”研学活动 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2025年06月09日  

学生们在观看昆虫旅馆展板。

保护区自然教育径路边设置了众多科普展板。(阴保宣)

科普导师在教学生们分辨蘑菇。

豹猫等动植物科普展板。(阴保宣)

梅江区会文学校山花文学社成员合影留念。(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钟小丰摄)

本报讯 (记者廖玉芳)日前,80位梅江区会文学校山花文学社成员走进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中探秘”自然教育径,探访鸟类、观察昆虫、辨别植物,“沉浸式”体验自然教育,开启了一场与自然深度对话的奇妙之旅。

 艳丽的紫薇花、高大的异木棉、攀缘而上的首冠藤……一踏进位于桥溪村的自然教育径,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植物的芬芳扑面而来。 “阴那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莲花山脉东北部,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系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是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造山运动期的褶皱-断层山脉。保护区里的植物物种总数有1100多种,还有穿山甲、豹猫、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走进大自然。”在科普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探索起了这个奇妙的自然世界。

 “老师,这个是什么昆虫呀?”“老师,这个树上结的果子能吃吗?”“老师,这朵是什么花?”……在科普导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智慧,有的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极为挑剔,有的依赖特定昆虫完成授粉。大家通过眼看、手触、耳听、鼻闻,近距离感受植物的形态与气息。科普导师还分享了实用的植物辨别技巧,从叶片纹理到树干纹理,细微之处皆学问,让学生们对植物世界的奥秘越发着迷。

 “瞧,这个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它在阴那山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在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布设了红外相机追踪其活动规律。同学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看自然教育径两边的科普展板和互动展项哦,许多动植物知识都可以在这条教育径上找到。”在科普导师的讲解和科普展板的扩充学习中,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奥秘,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通过科普展板我学习到好多动植物的习性、种类、状态和生长情况等知识,而且老师还教了我们如何近距离观察植物,能亲手触摸它们,闻它们的气味,这比课本有趣多了。”学生谢雨果开心地向记者分享了这次研学的感受,并表示今后会更加重视保护大自然。

 据了解,作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阴那山保护区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打造了这条总长1.8km集科普、研学、生态体验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径。教育径以70多个动植物科普展板为载体串联起丰富的生态知识,系统讲述阴那山生态故事,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这个“天然氧吧”里学习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化身为“实习巡林员”,去探访揭秘保护区的神秘面纱。“我们希望将保护区建设成没有围墙的生态学校。”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保护区将探索“研学+文旅”融合模式,让更多人在亲近自然中读懂生态文明的真谛。

 认识生物多样性

 ●刘钰(梅江区会文学校701班) 

 5月25日,老师带领我们80位山花文学社成员走进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教育径里探访鸟类、观察昆虫等。在科普导师的讲解下,我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和近距离感受了植物的形态与气息。

 走进保护区自然教育径,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山林间,树木郁郁葱葱,高大的樟树像忠诚的卫士,撑起一片片绿荫。这里的树木种类繁多,从古老的榕树到四季常青的松树,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溪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水芹菜、菖蒲等在清澈的溪水中摇曳生姿。而溪水里,小鱼小虾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偶尔还能看到乌龟慢悠悠地划水。这些水生生物既是溪流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周边的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抬头望向天空,鸟儿欢快地飞过,阴那山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栖息地,这里有画眉、百灵鸟等“歌唱家”,它们在树林间筑巢繁衍,用清脆的歌声为这片山林增添生机。

 山林间的动物丰富多样,是森林的“精灵”。松鼠在树枝间敏捷地跳跃,寻找着松果。野兔在草丛中时隐时现,它们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这些动物们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每一种生物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一种自然的馈赠,更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它提醒着我们,每种生物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这片美丽的自然家园。

 听山:大自然的絮语

 ●张雨馨(梅江区会文学校502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总让我想起阴那山。5月25日,我与文学社的伙伴们踏上了前往阴那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巴。车子在蜿蜒山道上行驶,透过窗户,我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在诉说着山间的秘密。

 到达目的地,科普导师微笑着迎上来:“同学们,欢迎来到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你们能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吧!”说着,她便带领我们向前走去。在一棵异木棉树旁,科普导师停下,眼中满是欣喜:“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异木棉,它的枝干弯曲缠绕,宛如一个精致的花瓶,所以也被称为‘大花瓶树’,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随后,科普导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三桠苦、小叶红豆、桫椤、金毛狗、蛇足石杉和苏铁蕨等珍稀植物,每一种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当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沉浸在独属于大自然草木的诗意景色中时,科普导师开始讲述山中的精灵——豹猫。“豹猫身姿优雅,行动敏捷,适应力极强,是阴那山的生态守护者,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个知识让我们惊叹不已,没想到,那么小的一个豹猫竟是国家保护动物。一路上,穿山甲、蟒蛇、豹猫、平胸龟、白鹇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故事,更是为自然保护区增添了神秘色彩。

 我们沿着这条总长1.8km的自然教育径探索,触摸大自然气息的同时,了解了很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返程的路上,大家仍兴致勃勃讨论着。这时,科普导师抛出了几个问题,我们如同小鸟争食般踊跃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在阴那山里,该如何感受大自然?”我们低头思索片刻,纷纷举手抢答。一个小女孩清脆地说道:“我认为感受大自然要用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嘴巴品尝、双手触摸、鼻子细闻。”这个答案赢得了科普导师的夸赞。山间的风穿梭而过,像一个顽皮的小孩,时而在耳边轻轻拂过,时而又在树梢间嬉戏,仿佛也在为这场对话轻声和鸣。

 桥溪村的自然絮语,让我读懂了阴那山的深邃与温柔。在这里,我不仅见识了生物的多样性,更明白了每一株草木,每一只生灵都是自然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唯有用心去感受、去聆听,才能感受到这份来自山野的美妙旋律。

 (指导老师:钟秀琴)

 邂逅自然的诗篇

 ●曾睿智(梅江区会文学校501班)

 周末,学校组织我们踏入梅县桥溪村阴那山自然保护区“林中探秘”自然教育径,开启了一场与大自然的对话。大自然是一首悠扬的乐曲,鸟鸣虫唱是跳动的音符,奏响生命的旋律。

 在科普导师的带领下,我们穿梭在阴那山保护区内的林道,认识了小叶红豆、紫薇、异木棉、冬青等植物,以及白鹇、豹猫、眼镜王蛇、变色树蜥等生活在森林里的精灵们。

 据导师介绍,小叶红豆是目前阴那山保护区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色泽艳丽,耐腐性强,可与紫檀木相媲美,是特种珍贵用材。由于小叶红豆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加之历史上过度采伐,野生种群已极度萎缩,目前阴那山保护区内记录有近200株小叶红豆。

 移步前行,美丽的异木棉撞入眼帘。“异”字,道尽了它的与众不同。它的底部粗壮敦实,仿若大地坚实的守护者;树顶直指云霄,似要触摸天际的流云。那周身的刺,恰似勇士的铠甲,在阳光下折射出坚韧的光芒。当听闻它的果实可入药祛湿,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每一株植物,都藏着岁月的馈赠。

 而绿冬青,是这场自然探秘中的一抹别样清苦。我轻尝它的叶片,那苦涩瞬间在味蕾间炸开。老师却说:“冬青可是一味极好的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老师的话如一阵春风,消融了我与冬青初见时的困惑,这苦涩背后,是绿冬青历经风雨的坚守,是它对大地滋养的深情回馈。

 此次阴那山之行,于我而言,是一场涤荡心灵的洗礼。那些奇妙的植物,或娇艳,或挺拔,或清苦,在时光的长卷上晕染出生物多样性的色彩。它们用自己的存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

 然而,在我们沉醉于这份自然馈赠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外来“绿怪”、森林砍伐、气候变迁、环境污染……这些都在侵蚀着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用行动守护这颗蓝色星球的生机。

 (指导老师:陈沐蓉)

 一场发现之旅

 ●丘棨征(梅江区会文学校603班)

 周末,我们坐车来到位于梅县桥溪村的阴那山自然保护区。一下车,满目青翠,山林像是给清水洗过一般,洁净清爽。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林中探秘”自然教育径一路前行。

 在这里,我们带着课本上的知识走进真实场景,我们通过辨别树叶,来判断植物的种类、状态和生长情况。同学们还试着尝了一些叶子,比如:绿冬青、毛冬青、三桠苦……其中,最苦的就是三桠苦,苦到有同学一放入嘴里就赶紧吐了出来。同学们还了解了药用植物、材用植物、纤维植物、有毒植物的种类,如板栗、竹笋是常见的食用植物,兰花、杜鹃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认识了常见的几个外来入侵物种:鬼针草、薇甘菊等。这些入侵植物被称为“绿怪”,它们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引入后,因缺乏天敌制约而过度繁殖,极大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如薇甘菊,被称为“绿癌”,被列入“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它攀附缠绕于乔灌木,阻碍主生植物光合作用导致附主死亡,生长数十年的树木,只要被覆盖几个月就可能枯死!

 今天的采风,是一场发现之旅。在返程的大巴车上,我们都回味无穷,有些同学把在阴那山保护区内收集的落叶拿了出来,要做成标本;有些同学认识了豹猫、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有些同学燃起了保护森林的决心……这场室外课程让我们在观察与记录中收获多多。

 (指导老师:李晓钰)

 化身“实习巡林员”

 ●翁筱桐(梅江区会文学校702班) 

 阴那山,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校组织我们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带领我们前往阴那山保护区自然教育径探幽。

 到达目的地,我们就被眼前的温度计、量雨器和日晷等互动装置吸引了,这些装置可以实时测量温度和水量,原来作为巡林员,要持续追踪林区温度波动,监测降水量变化。这些基础数据的积累,不仅为森林防火、生态研究提供关键依据,更是构建智慧化灾害预警体系的重要基石。

 我跟随出行的队伍,边走边看边倾听科普导师对各种生物的解说。每一株、每一棵、每一丛、每一种生物,都有它们独特的美,走近它们,我似乎更能感受到它们旺盛的生长力。

 走着走着,我惊喜地发现了路边的一堆蘑菇。它们就像一把把小伞,散落在草丛中,它们就是山中小小的精灵,迎着风,沐着雨,为这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山林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继续前行,我看到了蝴蝶标本。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标本,让我惊喜不已,它们仿佛是一片片会飞的花瓣,散落在葱茏的绿植间,妙不可言。每一只蝴蝶标本都保存得十分完好,翅膀上的条纹清晰可见,色彩斑斓。那翅膀上细致的纹理,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艺术品。

 这次阴那山“生态探秘”活动让我收获满满:不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还深深体会到巡林员的辛苦与不易。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片山林,保护这些生物,让它们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

 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径正式开放

 在富有浓郁客家风情的自然村落梅县区雁洋镇桥溪村,由广东梅县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精心打造的自然教育径——“巡林记·林中探秘”森林步道正式开放。

 自然教育径颠覆传统科普模式,沿途设置的标识牌犹如会说话的“自然导师”,将阴那山的物种传奇娓娓道来。在这里,您将化身自然侦探:

 互动体验:观察昆虫如何“入住”五星级居所——“昆虫旅馆”;观察日晷与气象仪,感知山间气候的细微变迁;体验鱼儿“近视2000度”的水中世界等等。

 生命解码:从松树病害治理到警惕“绿怪”入侵,从蘑菇部落的微观世界到中华鬣羚、豹猫等“皮毛家族”的踪迹,全方位呈现森林生态链的精妙平衡。

 濒危守护:认识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理解守护“绿色瑰宝”的迫切使命,在“与森林的约定”中许下环保誓言。

 无论是亲子科普、研学实践,还是生态摄影,阴那山保护区自然教育径皆能满足。找个周末,不妨暂别喧嚣,带上好奇之心,用双眼去观察叶片的脉络,用双耳去聆听鸟鸣的密码,在每一次俯身观察与互动体验中,收获对生命摇篮的永恒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