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这是一张100多年前中华民国大埔县教育局成立时的珍贵照片(见右上图)。它的正面写着“大埔县教育局成立纪念摄影”,背面则用娟秀的毛笔字记下了照片里6个人的名字,以及落款时间(见左上图)。
“民国十二年三月在大埔县公署拍照”,即1923年3月,在当时的大埔县府拍的。算起来,这张照片至少已经有102年的历史了。
100多年前,照相摄影很贵,普通人难得一照。而在102年前,阳春三月,6位留着平头、风华正茂的大埔帅哥在“牙蕉”树下留影,见证民国大埔县教育局的成立。
不过,我对这个时间有点疑惑。据《大埔县志》记载,“民国元年(1912),废除劝学所,改设督学局,民国11年改为教育局,设局长、督学、书记。”也就是说,按照县志记载,教育局是民国11年,即1922年设立的。
而且,在照片中出现的当时的教育局长何寿祺,他是晚清外交家、中国首任驻日本公使何如璋最小的儿子(他2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在1922年将其父何如璋生前的家书整理出版,在序言中有一句写道:“今岁承乏本邑教育局,公余之暇,悉心汇钞……”,是说他那年在县教育局工作,闲暇之余就把其父的家书给整理出版了,即《何宫詹公家书》。他这篇序文的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十一年冬日”,即1922年冬。
同时,照片里还有个县长张煊,就是占C位坐着的那位。他在民国十年即1921年冬任县长,接替他的蓝冠群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当县长。接替蓝冠群当县长的是安徽人周佩五,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2月任县长。若按照上面照片里的落款时间,当时的县长并不是张煊。那是县志记载的1922年,还是照片落款的1923年,让人有点疑惑了。1923年可能是当事人收到照片后题字落款的时间。
另外,这张照片是蔡高威先生提供。照片里最右边的那位督学蔡天枢是他的曾祖父。这张100多年前的照片,画面清晰,未见破损,可见蔡先生一家是用心保存的。
(刘礼达/撰文 蔡高威/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