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欢随意自由的阅读,有人喜欢任务驱动的阅读。我属于后者。
虽然喜欢阅读,但我必须承认,平日里我的阅读极其随意,随便拿起一本书,我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太随意,书看得有点乱七八糟,每次书总是没有看完,缺乏整体印象。这样的阅读习惯,好处是了解广泛,坏处是浅尝辄止,真要说出一番体会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写荐书稿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了。
后来,因为接受学校里各种征文比赛任务,我改变了这种随意甚至漫不经心的读书习惯。
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是2021年寒假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书信比赛,要求结合相关书籍撰写书信。那个时候,大女儿沉迷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的作品,带着好奇,我也跟着阅读起来。这次阅读让我看到了儿童文学的美好与浪漫,那一个个暖心的治愈故事,启迪着我如何与孩子、学生相处,也启发了我的书信书写。没有想到的是,我获得了广东省书信比赛二等奖,这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我还写了好几篇文章,有读后感,有荐书稿。幸运的是,它们要么获奖了,要么发表了。
从那时起,我发现读书带着目的,或者是受任务驱使,阅读时会更认真细致,收获也往往更多、更大:我阅读了常作印的《不做庸师》,撰写了《成为有光的老师》,获得了“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阅读征文一等奖”;阅读《钟南山:苍生在上》,撰写了《美哉,钟南山!——读有感》参加2021年区政府举办的“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获得教师组区一等奖;阅读《傅雷家书》,撰写亲子书信《爱你所爱,一路繁花——致女儿的信》获得2024年市中小学书信比赛教师组二等奖;阅读管建刚《一线带班》,参加2023年的省“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虽然没能获奖,但这篇作品后来幸运地发表在安徽省刊《教育文汇》上,并被收录在“知网”中。为了完成2024年“名师领读”任务,我多次阅读老舍《骆驼祥子》,把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导读体会,参加2024年市里的“名师领读”活动,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至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做课题研究,我要做整本书阅读的课题研究,我希望借助任务走向一个更加辽阔而深远的地方。于是,2024年9月,我申请了区级语文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现在,为了课题能够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我正如饥似渴地进行相关阅读,可以说也是任务式阅读,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发现和突破。
一路走来,为了完成一个个征文任务,我认真地阅读了相关书籍,撰写了一篇篇文章,它们不仅记录了我的阅读时光,还记录了我成长的足迹。可以说,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深深烙着阅读与写作的印记。
任务是压力,也是动力。既然如此,来点任务又何妨?一个个任务,让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让岁月有了更甜美芳香的气息,还让生命有了厚度和深度。
为了保持这种创作状态,在负责两个班语文功课兼班主任的繁重教育教学任务下,我主动申请了区级语文课题,参加各种读书分享会活动。课题研究时间长,任务重,读书分享又要有独特见解,我真的不是自讨苦吃,而是主动拥抱任务。我就是想让自己读书多多益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书香教师”。
(徐少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