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控压 需要做好这几件事 2025年05月22日  

高血压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威胁着数亿人的健康。它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持续损害人体的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

 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高血压防控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精准测量

 血压数据里隐藏着

 “生命密码”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防治高血压的第一道防线。

 诊室测量:需要在安静环境下静坐5-10分钟,手臂与心脏同高,避免测量出来的血压值呈现“白大衣效应”(即患者因为在诊室出现紧张等情绪,导致血压暂时升高)。

 动态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捕捉夜间血压波动,识别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血压异常升高,为精准用药提供依据。

 家庭自测:推荐使用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量两次,多次测量血压,每次应间隔1至2分钟,连续记录血压数值,以反映真实血压水平。晨起测量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进行,晚间测量则建议在睡觉前。

 ■有效控制

 生活方式干预+个体化用药

 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管理需要“双管齐下”。

 生活方式干预:

 1、限盐控钠: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约1啤酒瓶盖),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减少咸菜、酱料等高盐食品。

 2、减重控腰围:BMI<24,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

 3、戒烟限酒:吸烟可使血压升高10-20mmHg,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日(约1两白酒),女性减半。

 4、运动降压: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如深蹲、哑铃)。

 5、心理平衡:通过冥想、八段锦、社交活动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或抑郁。

 药物治疗:

 1、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及时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2、警惕各种用药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就停药。

 √停药后易反弹,需长期管理。

 误区二:老年人血压高无需干预。

 √65岁以上患者收缩压≥140mmHg仍需治疗,目标值可放宽至<15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

 误区三:保健品替代药物。

 √切勿轻信“降压茶”“降压枕”等虚假宣传。

 高血压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

 精准测量是武器,科学控压是盾牌,健康长寿是目标。

 梅州市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呼吁大家要用行动践行“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的理念,稳住血压,筑起坚固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