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头古城 2025年05月13日  

南头古城的南门门楼。

古城围墙的入门是一座圆弧形的城墙门楼,上面写着“岭南重镇”。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是深圳市南山区具有1700余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地标。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设东官郡位,为行政中心,后历经变迁,见证了深圳从渔村到现代都市的发展。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乘坐地铁来到了这座古城的南门。只见路旁矗立着一座高大气派的门楼,中间大门顶端是雕刻着双龙的黄色琉璃瓦,下方门顶上写着“南头古城”,两边的小门楼顶是较矮的黄色琉璃瓦覆盖,门楼右边是“关帝庙”的建筑群。

 迈进大门楼,向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前方,两排的树木像卫士一样列队欢迎市民、游客的到来。周边是一个宽阔的场地,种植着各种树木,那高大的异木棉,正绽放着火红的鲜花,格外耀眼夺目。前面是古城围墙,地面都是用火砖铺就,入门是一座圆弧形的城墙门楼的古建筑,上面写着“岭南重镇”。

 进入这个圆弧门楼,才算真正到了“南头古城”。门楼里的左右两边是较小的街巷,向两边延伸。正前面是一条热闹的大街,两边店铺林立,各种美食、装饰品尽收眼底。向前不远右边有三面古色古香的平房,门面上分别写着“织金广彩”“匠心独运”“朝花夕拾”。“织金广彩”详细介绍了“广彩瓷”的制作过程,还有广彩瓷的精品展示;“匠心独运”介绍并展示了瓷器修复的过程;“朝花夕拾”展示的是“南头古城”古代墓葬的出土文物,比如宋代的发髻、铜手镯、戒指、瓷器等,它们大多都风化成灰色了。向前走不远,左边有“匾牌故事馆”,这里展览所展出的许多牌匾是昔日商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见证。前方左边是“东莞会馆”,这里详细介绍了在鸦片战争期间,南头古城的人民为了保卫家乡,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反击英国侵略者的保卫战。展厅里还展出了战争所用过的炮和战刀等,还投影有战争生动的场景。让人在缅怀历史中,感受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家国强盛才能安宁幸福生活”的真理,从中也能激发人们为家国奋发图强的斗志。

 走到这条闹市的直街尽头,对面是一座“新安县衙”大门楼,它的门口是一条横着的直街。大门进入里面,是个二进门,门的前后都蹲着一对威武的“铜狮子”,入门上写着“廉生威”,出门能看见上面写着“公生明”。进去便是一个审案的大厅,墙上的壁画介绍了南头“设县新安”“展界复乡”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隆庆六年,巡道刘稳支持当地人民的申请,恢复设县,并大力向上级申报力促设“新安县”的来龙去脉。厅堂正上方一块黑底的匾牌写着金色的“明镜高悬”,下面审判桌前坐着抚须思索审案的衙门长官,威严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出了“新安县衙”,横直街右边是党群服务中心,向前不远是古城的西尽头。我们向横直街左边的闹市区走去,只见两边各种美食店铺、装饰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左右两边街巷纵横交错,到处充满着商业气息。走了不久就到了横直街左边古旧的“报德祠”,这里是“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儒家先师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作为人的根本,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向前左边还有“南山村落历史文化展”,这里充分介绍了南山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一些本土的民俗风情、生活居室等。

 漫游到横直街的距离东门不远处,一座古旧的平房宗祠格外耀眼。门前的场地宽阔,有一堵画着花鸟和福字的大照壁,大门两旁有对称的绿植,左旁立着一块黑底的碑牌,上面写着:“深圳文物保护单位:信国公文氏祠”,下面是立碑单位和日期。正门上写着:信国公文氏祠,左右两边的对联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低吟着这诗联,不用说我们都知道是有关南宋文天祥的祠堂了。我们迈进门,左右墙上有关文天祥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生平事迹的简介,最显眼的是写着:天地正气,文天祥纪念展。前面中厅有门,左右两边也有对称的绿植等装饰,中厅正中有个雕花的木屏风,上面写着“乾坤正气”。前面正厅门左右两边都有对称绿植装饰。沿着阶梯上去进入正厅,里面宽阔的厅堂正中墙壁上金色楷书书写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律诗,下面是八盆万年青绿植。我们念着他的诗句,感悟他铁骨铮铮、浩然正气的殉国壮举,一股钦佩之情涌上心头……

 走出文氏祠不远,便到了南头古城的东门出口。走出东门,我回首凝望,懂得了其存世所蕴含的意义:南头古城不仅是深圳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历史节点,承载着岭南人民对海洋文明的探索与传承,是一处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融合客家和潮汕等文化的岭南胜地!

 (文/图 刘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