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我们一路导航,专程驱车参观位于大埔县茶阳镇花窗村的邹鲁祖居——敬爱堂。绕过七弯八拐、狭隘崎岖的盘山公路,透过车窗玻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景象,山上树木浓郁苍翠,周围参天大树遮阳蔽日,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下得车来,举目远眺,但见整个祖居充满怡和古朴的气息,路边村民穿着朴素,淳朴和蔼。
建于清代的敬爱堂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门前方立有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的五支石华表,底座均为八角形,记载邹氏家族的熠熠辉煌和往昔荣耀。大门两侧沙灰塑成的石狮活灵活现,堂内墙上悬挂“特色民居”牌匾,照壁上刻画麒麟,“仁厚家声远,尊亲世泽长”的对联意味隽永、字字珠玑!一正四横的敬爱堂保留着传统客家民居原始风貌,仿佛每块石头都融入先人的智慧与图腾,从第一道门到大厅需经七道门,七道门犹似“北斗七星”,十八间房意指“十八星宿”,墙上壁画依稀可见,梁上木雕栩栩如生,风格独具,颇富特色。细细参观,我们仿佛步入文化殿堂,里头陈列不少与邹鲁生平有关的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深切感受邹鲁的渊博学识,感慨客家人开基创业的艰辛与成就。漫步其中,我仿佛和前辈的灵魂对话,感受到了他饱经风霜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文化传承的热爱。
据传,敬爱堂有“三特”,令无数游人慕名前来探奇:一是屋后花台坎边林木葱郁,数百年来竟无片叶落于屋顶瓦面;二是季节更换期间,初升旭日直射正厅中央,每年皆有数日形成“蜈蚣吐珠”图;三是每至深夜,于祖屋上空远望,可见一道耀眼白色光环。
“蓝缕箪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寻访邹鲁祖居,感受厚重历史人文。国民党元老邹鲁系孙中山战友、他不单是乐群中学(大埔中学前身)、潮州师范的创办人,还是中山大学的创办人和首任校长。作为当时南方革命风云中举足轻重的典型代表,邹鲁的思想深深凝聚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文才过人的他曾为中山大学校歌作词,而今的中山大学仍设有“邹鲁校长纪念室”,丰碑永筑地纪念他对该校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退出政坛后,他还发挥余热,不遗余力地撰写了《中国国民党党史》。
巍巍青山,滔滔汀江,时光匆匆若流水,岁月无情逝如风,敬爱堂门前的石华表依旧傲立风霜,荫护秀美山村。邹鲁留下的谆谆箴言使我们受益良多,他的智慧和哲学将激励后来人踔厉奋发,踊跃求索未来人生。
(昆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