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伟民
小时候最有趣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从腊月开始,天天都在盼望着新年赶快到来,因为到了大年三十那天,才能够穿上父亲亲手做的新衣服。那种渴望的心情,比行走在沙漠上口渴的人想喝上一口水还难耐。穿上新衣服那一刻,我和弟弟妹妹会争着走到邻家去“炫耀”一番,那一刻,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
除夕上午,家人会准备好三牲(鸡鱼猪肉)、糖果、金银纸宝、香烛等,在堂屋的上厅祭拜祖宗。摆放三牲是很有讲究的,母亲早把托盘洗干净,边摆边教导我们:“左边摆鱼,右边摆猪肉,中间摆放鸡。在桌子的最前面,要倒三杯酒和三杯茶。倒酒和倒茶也有讲究,要先倒中间的那一杯,然后再倒左边和右边的,而且是不能一次就倒满,要间隔一段时间分三次才能倒满,叩拜祖先时更要虔诚。”凡此种种,言犹在耳。吃过年夜饭,最刺激的项目——捡鞭炮就开始了。不管听到哪家的鞭炮声一响,小孩子们保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而至。捡到了未燃的鞭炮的人兴高采烈,没有捡到鞭炮的倒也不放弃,嘴里嘟囔着、继续寻找着,希望地上出现奇迹。更惊险刺激的莫过于把鞭炮插到牛粪上,擦燃火柴,点上引子。“嘭”的一声,鞭炮一响,牛粪四溅,爆出的“坑”还在冒烟,来不及躲闪的,头上、脸上、衣服上被牛粪溅上了,自己哭笑不得,却把旁人逗得笑弯了腰,有的甚至还捂着肚子笑呢。
过年,是母亲大展厨艺的时候。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为了让全家吃上新鲜滑嫩的豆腐,母亲精挑细选了自己种的上等的黄豆。先把除壳后的黄豆洗干净,放入容器内浸泡几个小时;接着石磨豆浆、过滤豆浆、煮豆浆;最关键的就是点浆啦。只见母亲熟练地把煮好的豆浆倒入木缸内,取出盐卤水,边用大木勺子搅和均匀豆浆,边把盐卤水倒入豆浆内,边观察着豆浆的变化。渐渐地,母亲像会魔法似的,豆浆慢慢凝结成豆腐花样了,像极了刚刚沐浴出来的害羞的大姑娘,煞是好看。最后一步压豆浆,把豆腐花倒入铺好包布的托盘后,加木盖子,在盖子上面放些重物压2个小时,美味的白豆腐就制作完成了。制作好的豆腐有不同的吃法:可以直接生吃,可以拿来酿猪肉,还可以拿来油炸。
煎油堆、包菜粄、蒸萝卜粄、碗粄、甜粄都是母亲的拿手好菜。在母亲的精心制作下,一大盆满满当当、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呈现在家人的面前。最喜欢母亲包的有馅的甜粄,一出锅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一股花生的香混杂着冬瓜丁的甜,咽下去,那美味,至今难忘。
可惜的是,再也品尝不到母亲的好厨艺了。2020年9月8日,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也带走了我心心念念的童年年味。感谢您,母亲,是您让我永远保留着小时候心中的年味,是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留下了清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