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社会治理建构 2024年01月20日  

■ 廖传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坚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全过程,全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服务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全域防护体系。国家安全重于泰山、高于一切。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法治、战略、政策、风险监测预警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探索建立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运行机制,推动工作有效落实。要强化事前预防,强化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等机制建设,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落实领导责任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要建立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好“一把手”抓维护国家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努力确保各地区、各领域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事)件。要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自觉履行国家安全义务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做到人人共建共护、人人共有共享国家安全。要创新探索维护国家安全专群结合的新路径、新领域、新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保障,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专门机关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国家安全工作格局,齐心协力建设好、保护好美好家园。

 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引领的多元共建机制、基层政府主导的协商共治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开放包容的成果共享机制,大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好信访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织密城乡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防控风险本领。要把加强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建立常态长效机制,重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深入性,不断创新宣传内容、方式和载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行成习,确保人人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把维护国家安全当作一种自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作者单位:梅江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