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必有回报 ——把自己从鱼贩“努力”成作家的林楷伦 2023年09月10日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此前很陌生的台湾作家林楷伦所著的第一本书,那是一本回忆与现实交杂的散文集,书名为《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跟以前观看台湾影视作品一样,林楷伦的文学作品,也让我读出了其浓浓的地方特色——“台湾腔”,以至于让我读得都不太习惯。这本书我“被迫”读了不止一遍,才算基本读懂。身为鱼贩的林楷伦从2019年“抹下手上的鱼鳞”开始写作,到2020年拿下各大文学奖,除了其天资聪颖之外,更是其“身为鱼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的结果。

 当然,世上“很努力”的鱼贩大有人在,但是其他“很努力”的鱼贩除了不具备林楷伦的天资之外,也做不到他那种特有的“努力”。本来喜爱读书的林楷伦并不想当被同学说是“臭死了”的鱼贩,他的志愿是当“太空人、市长到短跑高手”,再不济,也要“继承爸的泡沫茶饮”。然而,父亲沉迷于赌博,并因此离婚,三四家泡沫红茶店倒闭,还要林楷伦“不要读书了,回来卖鱼”。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救急似的扛起家庭责任,当起了半工半读的鱼贩,跻身清晨鱼市里为一家人的生活而忙碌奔波,每天“站在鱼摊,拿起一尾尾冰冷的死鱼,称重刨鳞杀肚”。为了把鱼贩的工作做好,他“就算要大考了,前两个礼拜我还站在摊位前招呼客人,缺席卖鱼还会觉得愧疚”。他说,在时间安排上“我刻意排出早上空堂、下午满堂的课表”。林楷伦的过人之处在于“不爱的、讨厌的都能做好”。尽管他内心并不情愿当鱼贩,然而一旦当上了,就很投入,是那种并不仅仅为卖鱼赚钱,纯粹一个生意人的投入。在清晨鱼市,他一边不辞辛苦地做鱼贩,一边细致地观察“同行们”的工作内容、日常、行规、生态,尤其他们海洋咸味、黏滑微腥的生活样貌,还有就是“鱼的哲学家”一样深入研究各种鱼类等。正因为林楷伦能够“很努力”地做鱼贩,才让他后来能够从鱼贩的角度入手去写作,且很快拿下各大文学奖,成为蜚声宝岛的“想象朋友协作会”成员。

 尽管,在《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这本书里,林楷伦写的是他“很努力”当鱼贩的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他“抹下手上的鱼鳞”,开始致力于写作时,也是“身为作家,我很努力,很努力了”。不然的话,任凭其当鱼贩的经历如何的缤纷多彩,也写不出那么好的作品,拿到那么多、那么高的文学奖。

 在《后记》里,林楷伦亦为自己的人生成就作了简要的诠释:“没有经过人生磨难、没有在鱼市场磨练看人视角和情感,我可能写不出现在的作品。如果我不当鱼贩,我不能成为作家。”林楷伦的自我剖析,又让我想起了人们耳熟能详,且很文学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所谓天道酬勤,努力,必有回报,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陈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