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留守儿童缺少感恩品质,这与其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密不可分。学校及社会要对留守儿童的感恩缺失问题予以重视,积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营造良好社会感恩氛围
社会要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使儿童能够在良好的感恩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而在建设良好感恩氛围的过程中,必须要大力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加强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与感恩相关的主题活动,同时要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整体环境,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通过学校教育,全面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思想。
二、提升留守儿童感恩能力
(一)感恩家长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以及教师要对留守儿童提出一些简单易行的要求,如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以及监护人,主动给父母打一通电话,交代父母要注意身体。同时,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父爱和母爱都是伟大的。通常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父母的亲属,如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对于这种隔代类型的监护人,学校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理解监护人的良苦用心,感谢监护人对自己细致认真照顾,同时,在家庭中也要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帮助长辈分担劳动。
(二)感恩教师和其他同学
在学校中,学校以及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教师的教学开展,珍惜教师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对于学生来讲,要以热情的态度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将自己作为重心,在产生矛盾时要以宽容大度的态度去面对他人。
(三)感恩社会和他人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余活动,如观看一些与感恩相关的电影,参加一些与感恩相关的征文、比赛,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感恩的内涵和价值,从而能够对于一些帮助自己的陌生人,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真正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使儿童能够逐渐改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态度,能够以善良的心和行为去对待他人,使学生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增强。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父母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榜样。因此,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监护人的沟通和交流,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让家长认识到自身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影响,从而让家长们能够以榜样的角度出发,积极打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孩子们进行言传身教。同时,家长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与亲朋之间和睦相处,以自己的能力和行为去回报社会。
(二)转变教育理念
当前农村的教育多数都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作为基础,过度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因此,学校要和教师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为学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帮助父母拖地、简单地收拾屋子卫生,使儿童能够在不断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父母的辛劳,从而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进而在脑海中逐渐产生正确的感恩思想。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感恩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合力,使感恩教育渗透到留守儿童的各个成长环节中,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平远县长田中心小学 李雪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