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与“理” 有无关系 ——再谈“鲫鱼破背鲤(理)唔当” 2023年05月18日  

贵报5月11日7版《鲫鱼破背理唔当》一文,没谈到实质的问题。为什么要用鲫鱼而不用其他的鱼呢?因为“鲫”与“鲤”相似,有连带关系。即“理”字除“礼”外,还有一近义的“鲤”字,所以由“鲫”想到“鲤”。文中虽提到“鲫”与“鲤”相似,但没有正面点明“理”与“鲤”的内在联系。比如杀鲫鱼,破肚为主要理由。其实,杀鱼的方法有多种,破肚就有理,破背就无理。这样的话,应以“鲫”代“鲤”为主要的理由才对。破背的“鲫”实是“鲤”的代身。有了鲫,自然就无“鲤”(理)了。如:水桶装鲩——勿死“鲤”(哩),一样是“鲩”即“鲤”。再如故事:甲、乙两人打官司,互送礼给县官。甲送狗,肚里装有很多银子;乙送鲤,肚里是空的,结果甲赢了,乙不服说:“老爷我有礼(鲤)”。意思是:我有道理,也送了礼“鲤”,应该我赢。县官却说:“你虽有礼‘鲤’,却不知狗肚的事(狗肚里有银子)。”这故事突出了双关语礼、理、鲤的意思。

 客家歇后语有很多是用双关、谐音、近义的,下面略举一些作参考。

 1、单重背心——无套(道)理(单面没里面);

 2、钝刀破竹——想不开(竹节叫想);

 3、刀破灯草——开心(灯草又叫灯芯);

 4、两节公王——脱神(公王爷也叫神);

 5、腹中无文——休想贵(桂)(客家青菜有叫桂菜的)。(李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