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婧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深感任重道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用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续写教育新篇章。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先行者,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引领精神思想、潜心塑造品格等重大使命,而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是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保持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关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将自己的思想与党的指导思想和创新理论保持在同一高度。语文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以身作则,或潜移默化,或通过讲好“道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每天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地授课,那么他的课堂一定如死水一般激不起半点涟漪,如此又怎样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成长和成熟的标志。教师必须要先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在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学设计,如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从而让学生主动梳理文章脉络,锻炼其思维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要结合新教材坚定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更要指出诗歌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适当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让其在学习古典诗歌的同时不断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行,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在写作训练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引导。在选取材料作文的题目时,应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促使学生在平时多积累正向价值理论的知识和素材,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汲取提高道德的养分,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我们所处的是充满挑战的新时代,也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身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育中,续写语文教育新篇章。
(作者单位:丰顺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