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检察院多举措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服务 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22年10月20日  

本报讯 近年来,梅县区检察院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立足办案、延伸职能,构建以司法办案为基础、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的“检察+”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联动模式,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

 立足办案,打击与保护并重。据了解,梅县区检察院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惩治侵害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批捕38人,起诉44人;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排查清理“挂案”3件。该院还专门设立知识产权办案组,集中统一履行知识产权检察职能,提升服务保障合力。此外,该院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涉案民营企业人员不批捕6人,不起诉16人。办理的某公司法定代表人涉嫌行贿一案中,梅县区检察院综合考虑其认罪态度好、对其羁押将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工人就业等因素,依法决定对其取保候审,并结合犯罪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及企业实际情况决定对其不起诉,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保护民营企业精品案例。

 能动履职,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梅县区检察院走访发现涉企矫正对象存在因商外出难题,积极转变监督理念,主动与梅县区司法局沟通协调,进一步简化请假程序、完善管理机制,合理解决这一难题。该院针对履职中发现民营企业管理漏洞和经营不规范问题,系统梳理分析企业涉案的具体原因,通过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漏建制。此外,该院积极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在办理一起民事执行监督案件过程中,与法院加强联动,对涉案双方进行充分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民事执行和解协议。

 主动作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梅县区检察院牵头召开“发挥‘1+N’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与政府职能部门、民营企业负责人等围绕“加强涉企政策解读、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企业人员法治教育”等进行研讨交流、献计献策。同时,梅县区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和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关于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在工业园区设立了检察官法律服务点,建立了员额检察官挂点联系工业园区工作机制,健全检企互动平台,打通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李盛华 梅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