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红 童年如戏 2022年06月01日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犹记得去年端午,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在老家陪老妈过节。张罗了一桌子的菜:酿苦瓜、焗鸡、煎鱼、炒鸡杂、煮牛红……叫上返乡过节的邻家大哥和老家的堂侄,喝了几杯酒后,话匣子就打开了。其中聊得最多的是童年往事。

 虽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艰苦,但我们做小孩的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庇护,又有八九个兄弟姐妹一起过日子,哪还记得什么苦?讲出来的都是能令人喷饭的快乐笑料。过家家、捉迷藏、跳皮筋、踢毽子、抓石子、摸鱼、偷果子……思路灵活,调皮捣蛋。回看当时童稚事,调皮原赖亲长呵。我们聊的,主要是童年的“戏”。每个场景都是由资质清纯的“演员”发自内心地表演,且都是经典的、绝版的表演。对于今天课业深重的孩子们来说,是无法重演的。故此想把流传于我们口中的故事以文字记之,以留住往昔美好。

 简拙做戏

 在物资贫乏的年代,百姓的文艺生活也一样是贫乏的。遇到有电影或地方戏下乡,全村都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春节后,趁着年味,从河源龙川那边来了一拨人马,到甘村小学围场演“马灯戏”,当时我们叫“打马灯”。戏的过程看不太明白,只记住了那男女演员脸上画得大红大紫的,男的穿着绸裤,女的穿着绸裙,很是光鲜亮丽!要知道,当时在整个村子里都找不到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他们的打扮已是很时髦,很吸引眼球了。人们向圈内的演员投去羡慕的目光。

 场子是小学操场,平坦宽阔,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好在我们小孩子早早先占了场子的前沿,看到了精彩的开头。

 只见四个男青年“坐”在四匹纸糊的竹马“马背”的位置,马腿部分是用绸布围起来的,其实是用人走代替马走。他们不时用手控制着马头,让它像真马一样点头。马队后面有一漂亮女演员,大家说她是“阿旦”,她是一个以“坐轿子”的公主身份出现的。当然那“轿”也是和前边的马一样,是在演员肩上套着演出来的。阿旦旁边有一小伙,替她举着一顶高高的垂着红绸的万民伞。在不太强烈的灯光下,这伞衬托出阿旦的高贵。阿旦后边还有两对使女身份的女演员跟随,好大排场!这出马灯戏,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唱词:正月里是新年啰(旁边众演员高声齐和“乐乐呵嗨”),家家户户点啊点明灯啰(乐——乐呵嗨)……慢慢地,那声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场子小了一圈,我们这些先占场的小孩被个子高力气大的人挤到后面去了,只能在外围听着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歌,只留下“乐——乐呵嗨”的印象。回到家来,哪里还睡得着?和兄弟姐妹们谈论阿旦的长辫子、红绸裙和很有气派的伞,羡慕极了。

 “要不我们也演一演吧!”三姐提议。于是乎,第二天晚上八点多,在大人们的见证下,万坤楼一个简拙的马灯队就出现了。三姐“阿旦”穿着花衣服,肩上挂着禾络架,自己站在架子中,算是“坐轿子”。哥哥拿着一把葵扇做导引,后面一个人用尖竹竿绑着一顶刚买回来的斗笠作遮阳伞。没有音响,只有嘴巴不停地唱“乐——乐呵嗨”;没有舞蹈,只有一队小孩在房间跳着转圈。坐在床沿看热闹的大人笑出了眼泪,热闹声吸引了在厨房打扫的奶奶。奶奶看着,笑歪了嘴,掉光了牙的奶奶配上满脸的皱纹,慈爱极了。演完“戏”,几个姐妹挤一床,讲到很晚才睡,睡梦中大家都变成了阿旦……

 天亮时,妈妈戴着斗笠去干活,才发现新斗笠被昨夜的尖竹竿顶穿了个洞。她心疼地将我们训斥一番。这个斗笠也为我们回忆旧事增加了分量,每次讲故事时,必说那次我们做马戏,居然把斗笠都弄穿了。

 戏逗爷爷

 我们的爷爷是心中有爱、面有肃容的老人,孩子们对他是敬而远之。所以奶奶去梅县叔叔家帮忙带堂弟的时候,我们都十分想念她。大弟弟有一次甚至爬着去找奶奶,都跑到一公里外了。而姐姐们则把母鸡下的蛋,偷偷地收好,放在奶奶房间的橱柜里,说要等奶奶回来吃。

 夏天的中午,躁动的孩子们照例是不午睡的,和我们一起上学的曲兰也早早到我们家了。因为太想念奶奶,大家便撺掇着演一出“奶奶回来了”的戏,给爷爷惊喜,也给自己“惊喜”。于是,个子稍高一点的哥哥就戴着爷爷的老花眼镜,抱着小弟,扮演“叔叔抱着堂弟曾英”,四姐扮演“婶婶”,曲兰扮演我“奶奶”。装扮奶奶的“工程”较大,我们翻出奶奶衣柜里的黑色长裤——当时我们叫“斗头裤”,裤宽与裤长差不多,要用布绳扎紧。我们帮曲兰套上奶奶裤子,再找了一段麻绳,帮她扎紧。然后,一行人从大门口排队去上厅左侧爷爷的房间。

 我在前面,小跑着去给爷爷“报信”,我装作很惊喜的样子,大声说:“阿公,阿叔带着阿婆、娘娘、英子回来啦!”我这“消息”使爷爷很是振奋,只见盘腿靠在椅子上、抽着旱烟的爷爷惊喜地“啊”了一声,一边说“好”,一边就低头伸脚去穿木屐。爷爷起身的当儿,刚到爷爷房间门口的“阿婆”“阿叔”“娘娘”“曾英”怕爷爷责怪,嘻嘻哈哈地跑散到天井边上去了。只见平时严肃的爷爷倚在门边,裤腿还半悬在膝盖上,笑眯眯地露出仅剩两颗的乌黑牙齿。我们都看到,平时爱和奶奶吵架的爷爷也想念奶奶了。一场急急收场的戏让我们笑出了泪,而思念却愈加深了。

 一晃就到了知命之年,关于童年的记忆却益发清晰。庆幸我的童年,在轻松的学习之余,有劳动的磨炼,有游戏的快乐。感恩我的长辈们,让孩子们能在困难时期无忧无虑地成长;感恩我的兄弟姐妹,让我们的家园温馨有爱,和谐美好;感恩我儿时的玩伴,让我们的童年快乐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