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六一节 ●钟思婷 2022年06月01日  

“妈妈妈妈,给你吃糖!”女儿把棒棒糖递给我。我刚想问哪里来的糖,女儿就凑到我耳边悄声说:“外公给我买的,而且他也吃了哦!”我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这还是我印象中那个严肃的爸爸吗?

 是的,爸爸与印象中完全不一样了。连妈妈也是。自打退休后,他们就喜欢去附近的山里爬爬山,摘些菊花金银花,偶尔还偷偷去摘山里没人看管的果子。这些我小时候瞒着他们干的“坏事”,当年被他们痛批,如今竟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这莫非就是客家人常说的“老人成细袛”?我不禁想起我的爷爷。他晚年的时候,也喜欢自己去买些豆豉鲮鱼、豆方、糖果来吃。我们总担心这些食品不利于他的健康,但我看得到,爷爷吃的时候,眼睛里闪现的光和嘴角的快乐。

 儿童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生来就知道,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他们是如此地心无挂碍,上一秒眼泪还挂在脸上,下一秒就可以咯咯咯地笑起来。他们的高兴与生气是直接的,高兴时雀跃地跳,不高兴就摇头噘嘴。他们的快乐如此简单,可以是一颗糖,一场游戏,还可以是妈妈的一个吻,那样地纯粹,不染一粒尘埃。齐白石先生说,世间事,贵痛快。而“老人成细袛”,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不易,而是千帆过后,活得更加通透,珍惜当下,懂得在苦里找乐,玻璃碴子里找糖,保持童心,玩味人间。

 丰子恺先生外表儒雅,内心却住着一位天真可爱的儿童。他71岁时,还被下放到上海郊县去劳动改造。生活环境恶劣,没有床铺,只能把稻草铺在地上睡觉,洗脸时要去河里取水。冬天下雪,雪就落在枕头边。但他说:“地当床,天当被,还有一河滨洗脸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正是因为这种豁达与通透,才能够画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和真善美的画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变得漠然,曾经的“十万个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反观儿童,他们的身躯小小的,看什么都是仰望和放大的,他们仰望天空,崇拜大人,对周围细小的事物用放大和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他们会为一朵花的盛开驻足半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触摸蜗牛的两只角,看它们的反应。就像日本的画坛仙人熊谷守一,他三十年如一日,连院门都不出,在院子里,从早到晚,抬头看云形走势,低头观蚁群搬家,对花园里的每一位“住客”都抱有深深的好奇,才创造出被问“这是几岁小孩画的画”的返璞归真神作。

 有句话形容小孩子,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的牛犊不知道老虎的厉害,所以不怕它。就像孙悟空抡着金箍棒,带着油然而生的气势,伴着他一路打怪一路闯关。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想得多了,顾虑多了,便慢慢少了小孩子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少了对未来的期盼,更多专注于脚底必须迈过的坎,曾经的勇猛精进化为步步退缩。而人生路途漫漫,必须始终保持孩子气的无畏与勇猛,才能像孙悟空一样,陪同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作家张佳玮说:“过儿童节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吧唧一口就吃完,没尝出味道。悟空说,吃了一个已是大有福缘,哪里有第二个?”童年就是人参果,过去方知好,却没法细嚼慢咽了。儿童节是有期限的,但童心却是无限的。走过了童年,孩童式的质朴可爱、天真好奇、无畏勇敢,也仍然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将每一天都过成“六一”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