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峰幼儿园设施丰富,为小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王丽莉
教育资源增量扩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纵深发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深入推进……近年来,兴宁市多措并举开展儿童相关工作,推动儿童事业蓬勃发展,为全市少年儿童打造健康、优质的成长环境。
增加学位供给
缓解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题
教育是育才之本,关系着少年儿童的未来。为了让适龄儿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兴宁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挖潜盘活资源,通过改扩建学校,全面优化学区学位布局,有序扩大城区学位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位于南部新城宁新片区的文峰幼儿园,是兴宁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新建公办幼儿园,也是兴宁学前教育资源增量扩容项目的一个典型代表。
进入园区,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园内外设计融卡通元素、自然元素等于一体。教学楼里建有音舞室、科学启蒙室、美术室等,各类幼儿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户外活动场所则设置有滑梯等各类游乐设施。“这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的扩容提质,文星村周边新建了不少小区,学位供给日趋紧张。” 文峰幼儿园园长赖静红表示,文峰幼儿园的建成投入使用,可提供360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了该片区适龄儿童“入学难”“上学远”等问题。
为缓解兴宁南部新城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兴宁市政府还投资1.63亿元新建了占地约50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锦绣学校,学校设置有54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520人。其中,初中900个学位,小学1620个学位。黄岭小学则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并配套建设了游泳池、运动场、多功能室等配套硬件设施。“学校原本仅有一栋教学楼,只可提供500个学位,改扩建转制为兴宁市直属小学后,黄岭小学可提供学位2700多个,大大缓解了兴宁中区小学学位不足的困境。”据黄岭小学校长王志强说。
据统计,近三年,兴宁市共新建或改扩建学校21所,增加学位供给1.4万多个,有效缓解城区学生不断增长、学位紧张问题。同时,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接下来,我们将立足长远,继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整体布局中,加快城郊、圩镇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镇级教育教学质量。”兴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5月27日,在坭陂中心小学新校区里,学校师生正声情并茂地诵读着一首首诗歌。
原来,为了让该校师生接受古典诗文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化品位和道德素养,当日兴宁市关工委、坭陂中心小学联合开展了以“学经典、继传统、扬美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生诵读比赛。《诗韵四季》带着师生踏上了四季的车轮,在色彩斑斓的时光中穿行;《千字文》《弟子规》引领着师生穿越时空,在文学经典的魅力中感悟……随着活动的开展,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种子渐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立德树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深谙这一点的兴宁坚持多管齐下,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纵深发展。教育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进教材、进课堂。同时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的种子根植学生心中。共青团兴宁市委员会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契机,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开办“红色课堂”“指尖课堂”“实践课堂”,引导青少年以史为鉴,传承优良品质。兴宁市妇女联合会不断强化家庭教育支持行动,深入村(社区)开展各类家风家教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少年儿童心向党——亲子共沐书香 强国复兴有我”亲子阅读活动等各类活动遍地开花,全市17个建制镇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达到全覆盖,为孩子们成长为昂扬向上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沃土。
织牢服务网络
呵护留守和困境儿童成长
目前,兴宁市有8000多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儿童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