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兴宁机遇” 勇担“兴宁使命” 2022年06月01日  

●本报评论员

 近日,兴宁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兴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兴宁未来五年的工作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党代会报告,蕴藏着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兴宁利好”,能带来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兴宁机遇”。

 机遇犹如东风,抓住了可以扶摇直上;机遇如同台阶,抓住了可以借梯登高。当前全省正在积极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兴宁各级各部门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紧跟全省战略部署,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扬长补短、创新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推动兴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国际上,疫情对全球生产和物流造成严重冲击。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压力,部分地区聚集性疫情制约经济恢复。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广东经济稳步恢复发展态势延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极大提振了全省人民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辉煌的精气神。因此,兴宁面临的机遇更具有战略性。

 兴宁要抓住机遇,必须先发现机遇。重大发展战略,蕴含着巨大的政策机遇,是地方发展的最大红利。实施乡村振兴、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梅州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等省级战略,都是兴宁市千载难逢的机遇。兴宁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努力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尤其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每一项部署都与兴宁工作密切相关,必将为兴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我们既要善于从省的决策部署中明方向,搞清楚省里在关注什么、强调什么,弄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始终确保发展朝着正确方向推进,同样要善于从省的决策部署中锚定政策,吃透、用好各项红利,结合兴宁实际补充完善、出台措施,提高政策落地执行效能。

 兴宁要抓住机遇,必须抓早赶前、捷足先登。当前,兴宁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来看,兴宁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机遇如同流星,稍纵即逝,如果先知后觉、无动于衷,就会贻误战机、错失良机。兴宁全市上下要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上级部署就跟进、接到任务就动手、担子上肩就上路、行在途中不停步,在抢先行动中争取主动,力求任何工作第一时间启动、最高效率推进、最好效果呈现。

 兴宁要抓住机遇,必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善于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办法谋划工作,推进工作。新的机遇就在眼前,就看谁更具慧眼、谁更积极主动、谁更勇于创新。广东未来五年要深化落实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等,每一项都顺应新变化、蕴含新机遇。这时候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才是兴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制胜法宝。

 展望未来,时势总体有利,机遇依然在我。当前的兴宁,正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口,进则赶超跨越,退则掉队落伍。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兴宁全市上下要紧抓“兴宁机遇”,勇担“兴宁使命”。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新时代的兴宁航船挂上“高质量”风帆,正朝着更为宽广壮阔的海域,乘风破浪,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