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作为一年级教师,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教学设计来自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把握。上课之前,我会认真研究教材,搞清楚本学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思考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
再好的教学设计,也要学生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从入学开始,我就在这方面下功夫,采用儿歌、顺口溜、故事等形式,引导他们在课间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每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接受能力也不同,有些孩子很快就能理解老师讲述的内容,有些孩子讲几次都听不懂,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跟上进度呢?
对此,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在辅导过程中也讲究策略:采用温和、不带任何评判的态度,让学生的安全感得到保障,情绪放松,这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专注、接受能力如何,学习上有什么困惑,使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制订应对措施。
据我观察,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数属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情况,家长的配合就很重要。我会经常跟学困生的家长联系,在跟家长沟通时,稳定的情绪、不带任何评判的态度,同样能令家长放下心来,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往往容易和老师达成共识:在学校对孩子的课业负担做“减法”的同时,家庭教育要从人成长的角度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加法”,为亲子陪伴的时间和质量做“加法”,形成家校合力,让孩子的成长更顺畅。
一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是我每天都会根据当天的学习重难点,少而精地布置朗读作业,既巩固了当天所学内容,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巧妙地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课后时间,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梅江区美华小学 黄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