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与上海党中央的沟通,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由毛泽东提议,周恩来主持建立了一条连接党中央这颗“心脏”和中央苏区这个“躯体”的大动脉的秘密交通线,给党中央和中央苏区设置了一双“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一条横越沪、港、汕三大城市,绵亘闽粤赣三省高山密林间三千里,维系苏维埃血脉的交通线。
1931年初一个深夜,大埔东部的一个村庄里,寒风凛冽,万籁俱寂。在一个墙角处,一位风尘仆仆的“商人”和一个高大的随从人员,在用柴草临时铺成的地铺上倒头便睡。身穿绸布衣服的“商人”就是留学苏联归来的叶剑英,随从打扮的就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站长卢伟良。这次是卢伟良直接到香港接人,一路护送。从香港出发,经汕头、澄海、饶平到埔东,星夜赶路,通过国民党政府和警察设置的重重关口哨卡,最终安全到达永定县虎岗。其中,从青溪多宝坑小站出发,经过长治的铁坑,再至永定的桃坑,一路是人迹罕至的山间羊肠小道。路上,两位梅县老乡还用纯正客家话谈论时局。
为了确保安全,交通员和革命群众多选择在夜间出发,完成护送任务。有时会安排年轻的妇女走在前面探路,带着“手信”假装到隔山的娘家办事,躲避敌人的盘查。深山之中,还有虎、豹、大蟒、毒蛇等猛兽、恶蛇出没。中央红色交通线从潮州到大埔青溪有水陆两道可以选择,当年叶剑英从香港到达永定所经之道是陆路。陆路交通线因为沿路所受盘查太多,危险性大,所以这条交通线后来就没有启用了,交通线主要以水路为主。
1931年12月的一天傍晚,周恩来经过化装后,穿平民的粗布衣,身带纸伞一把,手提一只草藤袋出现在大埔青溪。周恩来在多宝坑吃过饭后,在伯公坳休息了一晚,周恩来在了解路途情况后,对交通员丘如辉说:“要为革命,为人民做好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1年12月底,聂荣臻从上海转移往中央苏区。他在回顾这段征途时写道:“我们和秘密交通站接上头以后,一切行动都听向导的,走了四五天(每天只走三四十里)。因为都是在白区,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又经常要赶到可靠的投宿地点,有时不得不赶路,有时又不得不停下来等待时机……路上,我们都是穿长袍,装成老百姓的样子。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套对付敌人盘查的说辞。幸好许多难关都被我们闯过去了。”
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之间都是单线联系,所以站长和一般的交通员都互不认识。为了能顺利完成护送任务,对交通员的要求极为严格。据邹日祥之侄邹永章回忆,在别人眼里,邹日祥就是一名生意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交通员。1931年,邹日祥母亲为了保护住在家里的两位同志(巫波和杨磷)而牺牲,他也因为这事先后三次被抓去坐牢,家里两次被洗劫一空。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未暴露过半点党的机密。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张克昌到广州开会时遇到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曾经问他:“大埔多宝坑的邹日祥现在怎样?”可见我党的领导人在30多年后仍对做出贡献的交通战士念念不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大埔的交通员一直坚持工作,多次与指挥三年游击战争的陈毅、项英、谭震林、邓子恢、方方等领导人联系,接受任务。1935年,大埔交通站副站长郑启彬等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敌人捕获。他在狱中坚贞不屈,誓死保守党的机密。同年秋,青溪站的交通员和参加运输的群众,遭受了一场浩劫,孙世阶、余积邦、余川生、余均平、余家顺等均遭敌人杀害。十多位革命群众,为保护交通站的机密和安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市委党史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