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甜粄不过年 2020年01月24日  

  ● 陈华

 打小就记得,还未入年界,外婆便忙开了,一直以来外婆体惜儿孙们忙,包揽了几乎各种年货的准备。每年的腊月廿三前后,外婆便着手准备做甜粄,她把事先浸泡了一个晚上的白糯米洗干净,倒在拜箕上,待水沥干后,挑到加工厂碾成糯米粉。买回的黄糖夹着不少沙石,外婆戴着老花镜在糖里细挑慢捡,直至把杂物清理得一干二净。糖水加热容易起泡溢出锅面弄脏灶台,所以熬制过程少不了恰到好处的火候和耐心的守候,外婆说过,只有经过时间煎熬的糖水才能达到一定黏度,而黏度的质量直接影响甜粄的韧性。

 尽管工序多,但外婆不厌其烦。时隔多年,外婆加工甜粄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糯米粉倒在大钵头里,中央挖出一个深坑,然后用勺子把糖水舀到坑里,撸起衣袖,用力揉和,糖浆的温度不宜过低,滚烫的糖水与粉末撞击的瞬间,发出了吱吱的声音。我少不更事,以此为乐,而多少回外婆却烫伤了皮肤。外婆用力揉搓、拍打将近半个小时左右,直至感觉韧度满意为止。虽是寒冬腊月,但我发现外婆早已满头大汗。我疼爱地说:“阿婆,蒸甜粄那么辛苦,要不就免了吧,过年我们可以吃其他的。”外婆一边擦汗一边说:“乖子,客家人的风俗,过年一定要蒸甜粄的,吃了甜粄才算长了一岁。”

 一直以来特别好奇:外婆蒸出来的甜粄为什么特别光滑细嫩?原来是外婆在铜盆里抹了一层薄薄的花生油后才把面团铺在盘里,并且用勺子背把面团展开拍平,盖上锅盖后还不忘加盖几条大毛巾,这样水蒸气不会跑掉,保证甜粄蒸熟蒸透。记得外婆跟我说过,蒸甜粄的火候和时间一定要充足,即使是大火猛蒸也需要五个小时。三百分钟的等待,需要多大的耐心啊。母亲让外婆休息一下,而外婆总担心母亲不熟练蒸不好甜粄,即使再苦再累也坚守着。

 时过境迁,如今街头巷尾到处可见卖甜粄的小贩,可我还是喜欢外婆亲手制作的甜粄。外婆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这成了梦中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