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你说着急不着急 2020年01月17日  

  ●许锋

 年近半百,我开始有所“懈怠”——不想认识的人不认识了,不想跑的路不跑了,不爱说的话不说了。活着,不着急。

 苏童也不着急。

 苏童名满天下,是因为他的小说。他的散文,我第一次读。《活着,不着急》收录了苏童50余篇散文代表作品。写童年,写故乡,写人世,写写作……言由心生,苏童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苏童最初的生病体验产生于一张年久失修的藤条躺椅上。那年他9岁。孩子生病了,父母最为揪心和牵挂。他就有了父亲推着自行车,他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母亲在后面默默地扶着他的经历。那一天,看完病,他们一家三口离开医院时,天色已近黄昏。一个孩童觉得彼时天色正如父母的心情,非常晦暗。但他又知道,生病很“好玩”,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孩子一样,生了病才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受到家人更多的注意和呵护,甚至,可以自豪地向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学!

 这是作家的人生体验,是来源于生活的质朴的美,是心灵的返璞归真。

 我相信,那时的苏童一定觉得,病,可以慢慢生,这样,就可以吃更多好吃的,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可以连续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都不用上学……我们都有那样的经历。似乎很多孩子小时候生病,动辄发高烧,高烧40℃不退。我小时候发高烧,额头贴的是凉水浸湿的毛巾,吃的是冻梨,浑身上下,还不断要用酒精擦拭。迷迷糊糊之中,感觉很难受,却又很温暖。那种时光,是缓慢的,慢得仿佛用文火熬药。

 苏童以生动的笔触,慢慢从记忆中打捞逝去的岁月。因为不着急,才能想得真切,写得从容。生活散文——不,生命散文,不需要惊涛骇浪,要的是散淡、慵懒、优雅,如一把盐,在水里慢慢化开。

 我也写小说,写长篇,也写短篇,写得不像样。但我知道,小说的写作,注重细节,越细越好。小说的语言,要有质感,要曲水流觞。但是散文,未必。自然,也有细节,也可以细腻,也可以绵长,也可以简简单单。普通人的生活,本来就是简单的。把简单的生活写得有滋有味,才是不简单。我喜欢简单的文字,不哗众取宠,不堆砌辞藻,不花里胡哨。苏童的散文,有的“复杂”,像小说,或者有小说家的烙印;有的简单,像生活。简单的,便常在三言两语中展露真挚的生活哲理,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他怀念一只水缸;怀念露天电影;怀念苏州城北;怀念河流……他说,“急躁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通病。”他不提倡市侩哲学,但是,他认为“为了生命献出生命是值得的,为了尿布献出生命却是很可惜的。”揶揄与调侃,仍是苏童的本色。

 活着,着急或者不着急,要看你如何对待生活,和生活如何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