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志愿者刘英成立公益组织汇聚爱心 传递温暖的阳光使者 2019年12月03日  

刘英在抗战老兵家中与老人亲切交谈。(陈思杰 摄)

  人物简介:刘英于2012年创建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并担任会长。截至2019年6月,她组织志愿者入户走访了1726户贫困学生家庭,结对资助学生达3402人次,累计发放助学金225.2万元。7年间,她负责组织、策划多项公益活动,涉及服务贫困学生、孤残儿童、自闭症儿童母亲、社区共融、关爱抗战老兵、青少年禁毒、交通安全、环保等,个人服务时数累计达8000多小时。

 ●口述:刘英 采写:陈思杰

 成立协会 点点爱心汇真情

 说起当志愿者的初衷,要追溯到2012年。当时深圳南山区义工联助学组找到兴宁团市委,想引进资源资助兴宁山区的贫困学生,但寻找了1个多月都没有在本地找到公益组织进行对接。获悉后,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定承接这个工作,为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搭建“桥梁”。

 紧接着,我们启动了“助学计划”,到罗岗、水口等偏远乡镇走访贫困学生。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于是我们商量,能不能自己成立一个专业的义工协会,既能利用空余时间做点善事,又能把社会各界爱心汇聚起来。当我把这个想法跟几位好友一起讨论时,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最后确定了组织名称为阳光义工协会,寓意让每一位受助者都充满阳光。2012年7月,5位发起人筹建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我被推选为第一届会长。

 攻坚克难 团队逐渐在壮大

 协会成立之初,遇到不少困难。大家对志愿者还不了解,甚至有人怀疑我们是骗子。通过我们坚持不懈参与社会公益,让红马甲活跃在各地,以实际行动让大家了解和接受了志愿者。

 协会刚成立时各项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所幸有兴宁市文明办、团市委、民政局等管理部门的规范指导,工作才逐渐打开局面。经过我们的坚持,协会慢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发展也真正走上“快车道”。

 如今,阳光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800多人。至今培养了13名社工、6名五星级志愿者、7名四星级志愿者、近百名志愿骨干。共组织了1000多场活动,服务社会8万小时,参与志愿者3万人次,服务对象18000人次,服务里程已达10万公里。

 服务社会 浓浓温情暖人心

 协会成立以来,在助学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不仅给予经济资助,还通过志愿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实现人生理想。“助学计划”是协会启动的第一个长期性公益项目,志愿服务足迹覆盖兴宁各乡镇,至今已家访1393户学生家庭,里程4万多公里,发放助学金170万3200元。

 2013年开始,协会陆续启动了关爱抗战老兵、关爱孤儿、特殊儿童等社会服务项目。2014年,我们在乡村寻访到抗战老兵谢爷爷,他当时已经中风半身瘫痪。当我们把鲜花和“抗日英雄”牌匾送到他的面前时,谢爷爷泪如雨下地说:“69年了!”现场所有志愿者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因为当时正是抗战胜利69周年。在老人的肺腑之言中,我们体会到小小举动背后的社会责任和意义。

 我们坚持每个周日去儿童福利院陪伴孤儿,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成长得更快乐更健康。我们也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志愿者实践基地,每月与特殊儿童们互动,一起上文化课、体育锻炼等。在协会的带动下,社会各界也热心参与到关爱特殊儿童人群的行列中来,帮扶特殊儿童成长自立。

 7年的公益路,使我拥有了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志愿者不是简单的一个称号,而肩负着使命和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营造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推进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