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善 与美同行 梅江区西郊街道瑞兴社区依托党建品牌探索创新基层治理之道 2025年10月14日  

今年国庆节前夕,瑞兴社区围绕“以和为善 与美同行”党建品牌举办友邻生活节活动。(瑞兴社区供图)

●本报记者 张莹娜

 通 讯 员 池宝珠

 从“诉求难达”到“民事民议”,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梅江区西郊街道瑞兴社区依托“以和为善 与美同行”党建品牌,创新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幸福之道”,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归属感的幸福家园。

 盘活空间资源

 织密民生幸福网

 为破解社区居民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瑞兴社区党总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主动协调建设方和物业公司,将一处公共区域改造升级为社区邻里活动中心。如今,社区邻里活动中心成为了集学习教育、体育运动、志愿服务、谈心交流、图书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能”休闲场所,从孩童的玩耍、青年的健身锻炼到老人的休闲社交,全方位覆盖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以前想找个地方和邻居聊聊天、参加社区活动,往往没有合适的场地。现在好了,邻里活动中心啥都有。”瑞兴社区居民李阿姨的夸赞里满是幸福感。

 除了室内活动空间,瑞兴社区还以积分制为抓手,因地制宜盘活户外闲置地块打造“共享菜园”。“以前小区边角地荒着可惜,现在变成了‘共享菜园’,还能靠劳动赚积分换东西,住着越来越有滋味。”近日,瑞兴社区居民钟春玲看着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菜园,难掩笑意。更难得的是,“共享菜园”巧妙打破了原住村民与小区居民的交流壁垒——大家在菜园里分享种植经验、交流养护心得,在耕耘与收获中拉近距离,让“陌生邻里”变成了“菜园伙伴”。这种以积分制激活闲置资源的模式,不仅让小区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而且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目前,借助积分制的推动,瑞兴社区已成功将面积156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改造为“共享菜园”,惠及近百户居民。今年8月,该社区进一步创新,把绿美梅江生态建设中的主题林区域升级为“邻屿花园”,既解决了资金、人力不足导致的管护难题,又通过积分制引导居民参与改造和管理,让“边角地”焕发新生。

 创新治理模式

 破解难题聚民心

 “新停车场建起来了,回家再也不用为停车难这事犯愁啦!”瑞兴社区居民拍手称赞的变化,是瑞兴社区以创新治理模式破解民生痛点的生动缩影。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瑞兴社区始终把党建引领放在首位。该社区通过与共建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不断增强共建实效。同时,积极引导在职“双报到”党员下沉网格,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该社区还推行党支部比学赶超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居民的事,得让居民说了算。”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瑞兴社区创新设立“5451”议事机制,即五方协同队伍、四级协商体系、五步工作流程、一个核心(党建)引领,真正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议”。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硬骨头”,瑞兴社区不满足于“坐下来议”,更着力于“动起来干”。该社区创新建立“社区难题揭榜制”,由社区主动梳理居民反映的痛点问题,引导企业等力量主动“揭榜”认领;社区负责协调场地和居民配合,企业则投入资源解决问题。打造便民停车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组织爱心商家开展义剪义修义诊等便民服务……在“揭榜制”推动下,一系列民生实事在社区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瑞兴社区已实施共建项目15个,服务居民超1万人次。“我们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揭榜’,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能通过服务居民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了双赢。”参与停车场建设的某企业负责人邓兴说。

 随着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瑞兴社区还发起“社区合伙人”计划,目前已汇聚10家共建单位、20家爱心商户和18名社区“达人”,形成多元共治的“合力矩阵”。在此基础上,该社区还成立公益基金,通过企业定向捐赠、活动赞助、居民自愿众筹等方式,募集资金近10万元,为“一老一小”帮扶、社区文化活动、困难家庭帮扶等工作提供稳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