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多事之秋”,做好预防保健有助于减少他们急性发作和住院就诊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慢阻肺患者秋冬季节预防保健的核心要点是防感染、保温暖、畅呼吸、稳病情、早识别。
御寒保暖 避免刺激
1、防寒保暖: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和围巾。口罩不仅能阻挡冷空气直接吸入,减少气道刺激,还能起到一定隔离病原体的作用。围巾可以保护颈部、胸前不受凉。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头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从室内到室外,应避免温差骤变导致气管痉挛。
2、避免吸入刺激物:绝对戒烟并避免二手烟。这是最关键的干预措施。避免使用煤炉、柴火炉,厨房保持通风,减少油烟刺激。雾霾、沙尘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能防PM2.5的口罩。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
预防感染 切断源头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最主要原因。
1、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每年秋季必须接种,是预防的重中之重。肺炎疫苗:推荐接种23价肺炎多糖疫苗,遵医嘱接种。5年后可复种一次。
2、个人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集市、电影院等。保持社交距离:远离有感冒、发烧症状的人。
3、家庭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每天3次,每次20至30分钟,避免直吹患者。保持室内温度在18℃至22℃,避免忽冷忽热,湿度在55%左右,过于干燥可使用加湿器(需定期清洁,防止细菌滋生)。
规范用药 维持稳定
长期、规范用药至关重要,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患者即使感觉良好,也要每日坚持规律使用维持性药物(如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确保其操作完全正确。另外,确保患者备有急救药物(如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并在危急时机正确使用。
肺康复锻炼 强健体魄
肺康复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非药物治疗核心。
1、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约为1:2或1:3,每天练习3至4次,每次5至10分钟。
腹式呼吸(膈式呼吸):患者将手掌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用手加压腹部,每天练习3至4次,每次5至10分钟。
2、适度体育锻炼:
患者应量力而行,选择天气晴好、气温适宜的午后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不感到明显气促为度。坚持上肢锻炼(如举小哑铃、拉弹力带),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
合理营养 保证能量
1、高营养饮食:呼吸耗能大,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鱼、蛋、奶、瘦肉、豆制品和新鲜蔬果。
2、充足水分:保证饮水,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3、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后横膈上抬,加重呼吸困难。
4、保持大便通畅:减轻呼吸负担,维持稳定的膈肌功能,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毒素入血风险。
定期随访 监测病情
定期复查同样不可忽视,即使患者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应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有条件者建议购买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居家监测血氧饱和度。如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2%,应及时联系医生。一旦出现“急性加重”信号,请立即就医。
最后,中医药膳调理对于慢阻肺的稳定期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手段。其核心思想是“辨证施膳”,即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表现,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选择相应的食材和药材进行调理,以达到扶正固本、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陈苑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