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杰 “党的骆驼” 2025年09月01日  

黄文杰

黄文杰,原名祥庆,乳名观妹,号绚云。1902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大坪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中学期间曾多次带领同学走上街头查禁日货、宣传爱国思想,是学校反帝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25年春,他以优秀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从此改名黄文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经由军校中共组织推荐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因成绩优异、精通俄语,他毕业后被分配到苏联的伯力、海参崴一带从事党的工作。

 1931年,黄文杰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由上海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建立以李竹声为书记的上海中央局,黄文杰任中央局职工部部长。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黄文杰先后任代理书记、书记。1935年2月,上海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黄文杰被捕入狱,先关押在上海,后转押于南京宪兵警备司令部监狱。

 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8月,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决定将在陕甘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南京、武汉等地公开设立八路军办事处。这时经党的积极营救,黄文杰被释放出狱,并留在南京办事处做党的组织工作。9月26日,黄文杰代表南京办事处,到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接陶铸、曹瑛、赵希愚等七人出狱。

 同年12月中旬,南京办事处迁至武汉,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党中央派王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黄文杰等组成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团(党内称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市党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黄文杰担任长江局组织干部组、工运组、训练教育组的总负责人及长江局秘书长。

 黄文杰在长江局工作期间,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南京、湖北、广东、浙江、安徽、广西、湖南等十几个省市党的组织,认真抓党的思想建设,把提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他在武汉主持举办南方各省市、地区党员干部训练班,亲自为学员讲课,培养了一大批地、县级党员骨干。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南方局,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黄文杰四人组成。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10月13日惠州沦陷,广州形势危急。南方局特派黄文杰到广州指导广东省委应对这一事变。黄文杰当机立断,采取应急措施,作出“省委机关和八路军广州办事处迁往粤北”“广州市委留下组织部长陆新率领部分党员坚持地下斗争”等决定。此后,他日夜操劳落实,直至日军占领广州前夕才撤离。

 长期在艰苦环境下东奔西跑、忘我工作的黄文杰,1938年冬发现自己患了肺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又毅然接受周恩来布置的任务,长途跋涉抵达重庆,在南方局负责党的组织工作,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其间,他认真抓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他先后在重庆机房街70号和红岩咀13号主持举办党员训练班,集中训练国统区地下党员骨干。他还发动南方局所属省市党委分别在各地举办党员训练班。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忠于党的干部,为巩固和加强国统区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1939年1月,时任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在衡山主持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黄文杰协助叶剑英工作,将苏联出版的俄文本苏联游击战术教材翻译成中文,供叶剑英等人讲课参考。

 在参加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前后,黄文杰还来往于重庆、衡阳等地指导工作。这期间,他还出版了《论政党》一书,并且以“绚云”、“烂光”等笔名在《群众》《解放》《新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到1939年上半年,南方局领导的各地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员人数发展到8万多人。

 黄文杰为党的事业埋头苦干,生病的事连妻子也不知晓。1939年7月,因躲避日机轰炸,他在防空洞里受了凉,发高烧,经抢救无效,于8月不幸逝世,终年37岁。

 黄文杰逝世后,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全体同志为之致哀,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亲自送葬至墓地。“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从来没有计较到他所担负的轻重,而能任重致远的渡过艰难的沙漠。像这样一个人,恰恰死在革命艰难的时代,实在是革命的损失。”在《悼黄文杰同志的死》一文中,叶剑英动情写道。

 1983年,民政部批准黄文杰为革命烈士。2020年9月,黄文杰被列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