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立“百千万工程”助力金,五华着力推动农房风貌提升。

以“机关联基层 干部带群众”为契机,五华县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美五华生态建设。

五华县开展“千户‘美丽庭院’”建设行动,鼓励吸引更多村民群众和巾帼力量加入到绿美五华生态建设中来。

充分调动群众力量,转水镇持续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提高镇村颜值。(图片均由受访者供)
●内容来源 梅州日报
内容整理 陈良娣 宋凤平
河东镇太和村党总支荣获梅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荣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国华难掩激动:“比荣誉更让我欣慰的,是村里各项工作焕发出的蓬勃生机。”在他看来,“百千万工程”要干好,关键在于凝聚起了干部群众的合力,归根结底要靠群众路线。
在五华这座百万人口大县,“百千万工程”从来不是纸面概念,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百千万工程”要怎么干,五华有一条清晰路径——坚持以群众路线推进“百千万工程”,让广大群众成为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简单来说,便是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推动强县、兴业、富民一体发展。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五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如今,一项项看得见的改变,正是五华干群同心、聚力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展现新气象的扎实注脚。
机制创新:破解难题
凝聚合力“一直没有钱装修,只能放着。”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脱贫户徐俊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建了20多年的房子能够进行外立面装修。在“百千万工程”助力金的支持下,房屋换上崭新的“外衣”,这让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
2024年8月,针对资金不足、财政困难的问题,五华县在梅州率先设立“百千万工程”助力金。该助力金由党员干部带头捐一部分,发动村民自发捐一部分,联系乡亲捐一部分,帮扶单位争取捐一部分。
“百千万工程”助力金设立后,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开来,很快便实现全县村级全覆盖,筹集村级“百千万工程”助力金1.3亿元,其中今年春节期间筹集近4000万元。
五华县的探索并未止步于资金筹措,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81个县直单位、20家建筑企业挂钩202个行政村,425家民营企业结对355个行政村,再加上人大代表“五联促”、政协委员“三聚焦”“回乡联村”等活动,构建起“党政引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元联动网络。
机制的创新打破了乡村建设“政府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党员干部、企业、乡亲等各主体在其中找到角色定位,推动“百千万工程”从“被动推进”转向“主动作为”。在资源整合与项目实施层面,五华县探索的“央企+县属国企+民企”合作机制,更是为“百千万工程”引入了专业力量与高效模式。潭下镇与中铁上海局合作实施的农房风貌示范片改造工程就是典型案例。
“借力借智,努力形成1+1>2的发展成效。”潭下镇党委副书记李小娟说,潭下镇与中铁上海局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实施农房风貌示范片改造工程。“为了确保多方联动的高效有序,潭下镇还建立了完善的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解决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从资金筹措到力量凝聚,再到项目实施与保障,五华县的机制创新环环相扣,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事怎么推进”的核心问题,更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协同、群众主体”的五华实践图,让五华县的“百千万工程”跑出加速度。
成效出新:干部带头干 群众跟着上
干部沉下去,民意聚起来,资源活起来。在五华县“百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机制创新催生的实践活力持续迸发,干部带头冲锋与群众主动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催生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乡村发展的成效既接地气又有温度。
长布镇梅塘村的乡道变迁,是五华县“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生动注脚。
曾经,乡道Y175线和Y620线作为村内主干道,3—5米宽的硬底化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路况让村民出行“步步惊心”,单向通行的限制更成了农产品外销的“拦路虎”。
群众的期盼,就是干部行动的方向。镇党委、镇政府、村“两委”与“回乡联村”工作队迅速联动,紧扣“百千万工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要求,主动对接县交通运输局争取项目支持,全力推进道路扩宽与“美丽公路”建设。今年初的乡亲座谈会上,62万元“百千万工程”助力金快速筹集到位。
时下,新铺的沥青路面黑亮平整。“路宽了、平了,农产品运出去也方便多了!”村民的心声里满是喜悦。从干部带头跑项目、解难题,到群众主动让土地、捐资金——五华县在“百千万工程”中探索的机制创新,最终化作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生动实践。
从更广角度来看,以机制创新为引擎,五华县通过干部与群众的同频共振,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的深入推进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强大动力,其成效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改善,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凝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利好,光说不练可不行。”太和村的工作思路朴素却有力。以党建为引领,村“两委”班子带头盘活土地资源、统筹发展要素,把“建设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示范村”的目标转化为一次次具体行动。
这份实干担当,让群众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在水圳建设、道路裁弯取直等工程中,300多户村民自愿出让2.5万平方米土地,没有一户提出额外要求。“干部把我们关心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村民的朴素话语,道出了干群同心的密码——正是干部带头干的行动力,激活了群众跟着上的内生力。
干群合力,五华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图为岐岭镇罗经村百合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