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山拔地而起,孤峰独秀,直刺苍穹。

文化广场上矗立着陈元光与其父陈政将军的巨型石雕。
周末,我赴福建漳州云霄县城度假,心中所念,便是登临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将军山。
车行至城西郊,远远便见一座金字塔般的青山拔地而起,孤峰独秀,直刺苍穹。此山海拔仅425.9米,却因安葬着唐高宗年间(公元677年)奉诏入闽平乱的归德将军陈政而得名,遂成闽南历史文化名山。诚如古语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公园大门气势恢宏,为仿唐风格,如巨人张臂迎八方来客。门前广场,四根青石圆雕龙柱分立:前为“双龙戏珠”,后呈“龙凤呈祥”,寓意生机勃发、吉祥安康。
步入园中,一弯月牙形的大龙湖将将军山温柔环抱。巍峨的山影、壮丽的归德楼倒映于澄澈湖面,光影交织,美轮美奂,为公园平添无限灵气与韵味。“归德楼”之名,源自陈政将军封号。楼南曲廊通幽,连接纳凉小亭;北侧临水,设有茗香榭茶室。楼联“把酒谈天一派湖光增胜概,听琴舞剑四围山色送清芬”,意境悠远,引人遐思。
楼后开阔的文化广场上,矗立着开漳圣王陈元光与其父陈政将军的巨型石雕。仰望将军身披甲胄、目光如炬、遥望远方的英姿,刹那间,仿佛穿越时空,目睹当年将士浴血沙场、开疆拓土的壮烈场景。
沿中轴线宽阔的石板路拾级而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路中列有雕饰精美的石鼎祭坛,飞檐斗拱的亭台楼阁、古朴牌坊错落其间,古庙香烟袅袅……周遭氛围令人恍若置身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盛世。
石牌坊额书“开漳始祖”,联曰:“万里赴戎机饮马漳江开岭表,千秋承德泽寻踪故土谒将军。”御碑楼联云:“威镇泉潮伏虎安民将士三千传奕代,裔繁域外寻根认祖丹心碧血承先贤。”楼内青石碑以云龙、山水纹饰边,上刻唐高宗李治《诏陈政镇固绥安县地》全文。另有御碑亭、清漳亭、同根亭、厚德亭、致远亭、怀豫亭等,各立碑记,铭刻着开漳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诵读碑联诏文,陈政将军临危受命、决胜疆场、功成荣归的史诗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碑林石刻园中,汇聚百位将军、名士、书法家的墨宝。字迹或飘逸秀雅,或刚劲雄浑。我们在品鉴这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之时,亦深深浸润于厚重的开漳文化底蕴之中。
陈政墓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道两旁,石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石华表肃穆侍立。石雕工艺精湛,形态惟妙惟肖。其中那尊全身披挂铠甲的“甲骑具装”立马石雕,尤为珍贵,为全国仅存之瑰宝。这里,是开漳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的无声见证,亦是海外开漳后裔魂牵梦萦的祖地根源。
墓园旁有登山道。攀越两千余级台阶,气喘吁吁、汗透衣衫,终抵将军山顶观景台。极目四望,公园全景、县城风貌尽收眼底:远山如黛,江湖潋滟,楼宇林立……这片将军守护的锦绣家园,政通人和,百业正兴。
穿行于将军山公园的楼阁厅廊、水榭亭台之间,我们既感受到盛唐遗韵的恢宏气度,亦领略了闽南山水的秀美神韵。此行不仅强健了体魄,放松了身心,更深入了一段历史,结识了两位不朽的将军。中华民族的辉煌,正是由无数历史上的英杰与新时代的砥柱,带领人民共同铸就。铭记历史,立足当下,方能续写新的华章。
(文/图 丁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