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兰 绘
胸腔里长了一个足球大的肿瘤,挤压心肺危及生命。遇到这样的危急情况该如何化解?
近日,梅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联合多学科团队勇闯手术禁区,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直径达25厘米的巨大胸腔肿瘤,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惊险求医:
肿瘤挤占整个胸腔
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72岁的叶阿姨半年来饱受呼吸不畅、胸闷憋气、夜间无法平卧的痛苦,于是她前往梅州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叶阿姨右侧胸腔内竟藏着一个比足球还大的肿物!25×22厘米的巨大肿瘤几乎填满整个右胸腔,将心脏和气管挤压到左侧严重变形。
“如果肿瘤继续生长,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钟海辉主任指出,这个庞大的肿瘤与胸壁、纵隔、肺组织分界不清,紧密粘连,血供异常丰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手术及麻醉的难度极高。更棘手的是,穿刺活检确诊为具有恶变倾向的孤立性纤维瘤,手术的关键是既要完整切除病灶,又需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这对手术团队提出了极高要求。
生命保卫战:
多学科协作
闯过三道生死关
1、术前精密布局:介入栓塞“断粮”肿瘤
面对这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为了制订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胸外科钟海辉主任联合介入科曾国斌主任医师、ICU黄寿新主任医师、心脏血管外科刘治元主任医师、麻醉科邓靖单主任医师、外科手术中心、输血科等团队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决定由介入科团队率先出击,开展动脉造影+肿瘤血管介入栓塞手术,减少肿物周围血供,降低外科手术出血风险。
2、术中精准拆弹:毫米级操作,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
在麻醉科邓靖单主任医师、外科手术中心古燕芳主任团队的护航下,胸外科钟海辉主任手术团队打开“生命通道”,开展“右开胸肿瘤切除+右下肺部分切除手术”:逐层分离与胸壁粘连的组织,巧妙避开重要血管神经,最终完整切除巨大肿瘤,仅切除少量受累右下肺叶,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呼吸功能。在胸外科医护团队指导下,加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和体能锻炼。
3、术后精心护航:多维度加速康复
术后,患者被送往ICU一科,经过市人民医院ICU一科黄寿新主任团队精心治疗,实施精准脏器功能支持,以及胸外科廖丽君护理团队同步开展呼吸训练、营养干预等护理,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活动后无明显胸闷、气促的表现,于近日康复出院。
健康科普:
警惕沉默的“定时炸弹”
孤立性纤维瘤
这个让叶阿姨险些丧命的孤立性纤维瘤,是临床罕见的交界性肿瘤,足球这么大的则更少见。专家提醒,该肿瘤生长缓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隐匿性强:好发于中年人,早期常无症状,多在体检或肿瘤压迫器官时发现;
危险信号: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困难、肺性骨关节病等,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副瘤综合征,例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出现低血糖;
治疗关键:孤立性纤维瘤通常为良性,有恶变的可能性,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手术完整切除后70%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定期随访:术后需每年进行CT检查,监测是否复发或恶变。
若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气促、持续咳嗽等症状,请及时至胸外科门诊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