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传宝 4月20日,在市剑英图书馆,读者李女士轻触屏幕与刚上线的助手AI馆员对话,快速调阅相关资料;家长陈女士带着孩子扫码小程序开展阅读能力测评,生成“阅读测试诊断报告”并借此找到更适合孩子的读物;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制作出一幅幅雕版拓印画……这场由市剑英图书馆举办的“书海趣集”世界读书日奇遇记活动,通过10多场智慧服务与传统文化交融等系列活动,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到阅读惠民的温度。(详见《梅州日报》4月21日3版)
读书日的设立,是为唤起人们对阅读的热爱,重拾书籍这一精神瑰宝。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里人头攒动、书店推出打折促销、学校组织读书分享会……这些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吸引众多人关注阅读。然而,在这股阅读热潮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读书日的庆祝活动往往沦为形式大于内容的“一日狂欢”,这种热闹往往是短暂的。当读书日的喧嚣退去,许多人又回到了手机不离手、刷短视频度日的状态,阅读并未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这些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对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奢侈的休闲方式,而非生活的必需品。他们认为只有闲暇时刻才有时间读书,却忽略了碎片化时间同样可以用来阅读。另一方面,阅读的形式和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一些传统的阅读活动和资源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导致与读者的需求脱节。
众所周知,读书,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明的火种。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读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现代社会,读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使得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此外,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书籍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和慰藉。
“开卷有益”应成为社会共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我们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重新点燃对阅读的热情,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日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