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2024年08月13日  

●丘柳宝

 她们骑得太快,差点与汽车相撞,一躲闪,摔了一跤,爬起来,一看,没事,骑着单车继续去影院。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好久才有一场电影看。那时看电影主要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放电影的人骑着自行车驮来机器,放在操场中央,找到边上两棵大树,挂上白色的银幕,简陋的露天影院就闪亮登场。然后大喇叭放出震耳欲聋的歌曲,学校周围的好几个村庄的乡亲们就知道今晚操场上有电影看了。全村顿时喜气洋洋,洋溢着过节的欢庆。小孩子更是欢天喜地,奔走相告。那个傍晚,大人们早早结束劳作,洗脚上田,回家做好看电影的准备;孩子们是前所未有的听话乖巧,勤快地帮家长烧火煮饭,喂鸡赶鸭,自觉飞快地吃饭洗澡。总之要迅速做完所有事儿,快乐地去操场看电影。

 晚饭后,作为看电影先头部队的孩子们出发了,他们拿着小竹椅或扛着长凳子,穿村过户,呼朋引伴,吆五喝六地往学校操场前进。最先来到操场的马上在电影机头周围摆放凳子,那是露天影院观影最佳位置。后来一步的也赶紧往中间靠拢,抢占有利地形。过一会,父母长辈陆续到达操场,找自家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阿二,在哪啊?”“在机头边呢!我最早到,最好的位置!”十分自豪;“阿发古,凳子摆在哪了?”“在左边的大树边哪。”“怎么那么早来都没摆到好位置?哼!”十分不满……一时间,整个操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随着一道亮光射向白色银幕,电影开场了。大家顿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盯着银幕。那时放映的很多是黑白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上甘岭》《地道战》《铁道游击队》《雾都茫茫》……枪战片大家看得热血沸腾,屏幕上冲锋号响起,战士们越出战壕往前冲的时候,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喊着“冲啊!冲啊”;谍战片大家看得心惊肉跳,屏幕上我方公安人员跟潜伏特务来往交谈的时候,很多人惶恐不安地叫道“不要说!不要说”“他是特务!他是特务啊”;古装剧《花为媒》《女驸马》《天仙配》……咿咿呀呀,长袖善舞,阿姨阿婆们看得津津有味,动情处跟着屏幕上的女主角嘤嘤哭泣,抽抽搭搭。放着放着,电影停了。换带子的时候了,中间休息。大人们从板凳上站起来伸腰踢腿,活动活动筋骨;孩子们呼啦跑到银幕下方,转来转去探个究竟,刚才射了那么多子弹,子弹壳哪里去了?我窝在妈妈身边蹭来蹭去:“妈,我很口渴!”“没水啊。”“那里有雪枝!”噢,卖冰棍的抱着一个白色泡沫箱正在四周走动,吆喝着:雪枝5分钱、雪糕1角钱。妈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雪枝到手,我轻轻地、慢慢地吮吸,凉冰冰,甜滋滋,浸润心田。

 电影结束了,散场了。大人们搬起板凳,拉着大孩背着睡着的小孩向家中走去。有的打着稀罕的手电筒,多数提着煤油灯,更有一些干脆点着火折子,好几条或隐或现、或明或暗的火龙在夜色笼罩的田埂上蜿蜒前行。渐渐地,点点灯光逐渐暗灭,村庄一片宁静。

 长大后,到城里读书,看电影的兴致更为浓厚,几个舍友都爱看电影,如果周末没回家就相邀骑上自行车进城看电影。港台剧是我们的至爱,《妈妈再爱我一次》《春寒》《梦的衣裳》《欢颜》…看得我们如痴如醉;片中歌曲,《欢颜》《橄榄树》……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那时,学校在郊区,离电影院较远。我们不是选择看什么电影,而是去到放啥看啥。记得有一次我和小黄两人去看电影,看的是《难兄难弟》,回来后告诉舍友非常好看。同学小何和小叶一听,吃过午饭马上骑上自行车兴冲冲往电影院去了。下午回来,我们问她俩好看不?两人苦着脸,小何说:“我们没看着《难兄难弟》,差点成了难姊难妹!”原来,她们骑得太快,在桥上差点与汽车相撞,一躲闪,摔了一跤。“那你们没看电影怎么这么迟才回来呢?”“我们爬起来,一看,没事,骑上自行车继续去影院,下午播放的不是《难兄难弟》,难姊难妹看的是《魂归故里》,也非常好看!哈哈!”听得我们云里雾里,不知真假。不过《魂归故里》确实好看,印度电影,载歌载舞。因为那晚我和同学又赶出去看电影了!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光阴飞逝,但当时情景却恍若眼前。如今互联网时代,看电影已成寻常易事。不只是电影院能观看,手机、电脑、电视等观影工具众多;资讯发达 ,观影内容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随意点播,十分方便快捷。虽说观影容易,没了以前的稀奇劲儿,但总归是现在选择自由舒适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