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部门与银行机构积极为梅州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向“绿”而行 “融”出新生 2024年05月30日  

▲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产业园

▲丰顺汤坑上村村委会屋顶,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

▲兴宁市静脉产业园项目。

▲南台山下的民宿。(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杨敏

 近年来,梅州金融管理部门不断优化激励举措,引导银行机构深耕绿色赛道——召开绿色金融工作会议,对绿色贷款专项贷款制度、绿色金融评价结果和绿色产业目录进行解读,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建立绿色金融重点工作台账制度、绿色信贷情况通报制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评级、银行业机构综合评估……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紧紧围绕总行、省分行绿色金融改革总体部署,立足梅州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明确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积极培育绿色金融市场,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推动绿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为梅州产业绿色转型、结构优化升级,迈向可持续未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产业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向纵深推进,梅州持续扩大的绿色经济规模也带来了绿色融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市场趋势与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绿色贷款增量创新高。一批像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小水电贷款、光伏贷和林业碳汇等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得到普及推广,为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擦亮生态底色。3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79.41亿元,比年初增加24.39亿元,同比增长42.69%,高出全市各项贷款平均水平34.02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7.77%,比上年同期提升1.73个百分点。

 屋顶绿色革命

 能源清洁转型

 “随着2023年广东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等措施效应的显现,广东省工业中的制造业用电量约3965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比重超八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近五成。制造业是用电大户,电费支出也是制造业企业不可忽视的经营成本。”梅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淼云认为。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双碳”目标战略部署,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梅州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围绕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推出了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光伏贷”绿色专属产品。

 张淼云介绍,梅州农商银行通过采取“银行+企业园区厂房+能源公司”的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入园企业金融服务,抓准金融需求,着重从提高企业融资申贷率、获贷率入手,满足企业安装光伏发电板资金需求,使园区企业在利用工业厂房安装光伏发电板解决生产用电的同时,又可将剩余电量上网出售,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截至2023年末,该行发放光伏项目贷款3.26亿元,发放光伏项目贷款294户,所支持的光伏建设项目每年发电量至少达到13040万千瓦时,发电年收益约5200万元,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30万吨,对光伏清洁电源项目的推广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园区内,一排排光伏板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厂房标配。变革的屋顶,变革着能源的获取渠道和利用模式。这种“屋顶变革”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绿色抓手。

 “我们把践行绿色金融和支持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镇村地域特点和自然优势,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通过丰顺县当地准入合作的光伏机构对接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业务,第一批村经济合作联合社中已成功发放‘客家源’光伏贷款9户,金额287万元,推动县域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照亮绿色增收路。”梅州客家村镇银行丰顺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梅州客家村镇银行丰顺县支行在县域内累计投放光伏贷款690.81万元,实现“输血+造血”的可持续帮扶,大大增强了绿色金融的下沉力量,有效激活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

 践行环保理念 助力城市升级

 城市是最大的耗能主体。随着绿色理念的发展和城市需求变化,许多老旧的基础设施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然而,设施和技术的更新项目,往往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回收周期长,这样的项目并不为市场乐见。而绿色金融的推行,让这类项目顺利开展有了坚实的保障。

 兴宁市静脉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建设综合管理区、污水处理厂、飞灰填埋场、污泥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等,项目总投资56440.17万元。根据签订的PPP项目合同约定,该项目合作期为30年,建设期为24个月。“过去兴宁城区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以填埋为主,但原有垃圾处理场建设标准已经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且存在着生态破坏的风险。当时,对于兴宁而言,建设一个PPP项目,对于进一步提升环卫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兴宁市对外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黄瑞介绍。3年来,按照工程进度,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合计为康恒环保投放4.3亿元。项目从2022年投产至今,已实现平均日处理垃圾约717吨,产能利用率85.40%。

 为促进城市运行方式的绿色转型,农业银行不仅给予了该项目融资支持,更是开通了服务的“绿色通道”。黄瑞介绍说:“我行当时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专项小组,主动为项目提供完整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高效率对项目情况进行评估,该公司高层多次与经营行沟通联系,基于项目垃圾量不足的情况,为支持该公司健康发展,加深双方业务合作,经上报省行审批同意,给予康恒环保存量贷款利率下调30个基点,切实为企业减轻经营压力。”

 为方便企业财务办理业务,该行业务负责人与企业提前约定业务办理时间,提前准备好业务材料,安排专窗给予客户办理业务,高效细致的服务得到企业的高度赞许。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直线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标志着城市绿色发展模式的跃升,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大大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

 公共交通工具的能源更替,对于一个城市低碳发展有着引领性作用。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电动公交车的使用不仅能降低公共交通运营成本,还能节能减排,是一种标志性的绿色转型,为梅州打造“无废城市”提供运力支持。梅州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梅州城市公交客运业务运营主体,近年来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增开线路、加密公交班次、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惠及了很多市民。为维持运营效率和质量,该公司对公交车进行动态管理,需对部分老旧车辆进行报废并购入150辆新能源公共汽车,也遭遇了融资难题。

 “我们当时从企业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做了灵活处理,在贷款发放时期采用先发放款,后抵押项目交付的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方式,切实为企业在放款前期因担保不足导致的融资困难。”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城区支行副行长李顺介绍,目前车厂已顺利交付使用50台新能源公共汽车,进一步提升了梅州城区公交安全性能,完成了公交运输体系的绿色大换血。

 赋能乡村振兴 探路可持续发展

 5月,蕉岭西南部,广阔的田野里丝苗米丰收在望。从育种到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从农业到商贸物流、科技研发、双创孵化,从产业园到农事体验园、丝苗米博物馆和餐饮民宿,由“丝苗米”而萌发的产业综合体渐渐从蓝图变成了现实。2018年,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成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区种植规模达10.5万亩,年产量约4.2万吨,主导产业总值约3.13亿元。

 丝苗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陪跑”式的支持和引导。“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政府指定的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企业。我行累计支持其信贷资金5100万元,帮助其不断挖掘丝苗米生态价值、旅游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蕉岭农商银行授信管理部总经理钟文锋介绍。

 蕉岭农商银行还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信贷模式,深入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丝苗米粮食生产模式,以配套整村授信的金融服务方式,盘活贫困村荒废的水田800亩,盘活的水田年亩产约1900斤,解决因劳动力输出而造成水田荒废或管理不善的问题,助力地方特色农业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地方党委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活水及时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助力整个产业融合贯通,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建设,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绿色金融理念的引导下,各家银行着手加强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近日,丰顺农商银行“金融碳汇 助力环境改善和普惠金融发展”入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该行以“林权抵押+碳汇增信”的创新融资模式,盘活森林碳汇生态资源,有效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融资问题。“在丰顺县龙岗镇坪丰村2400多亩林地林权抵押项目中,我们在完善外部资产评估、内部授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林权潜在碳汇交易价值作为增信手段,向林业经营主体发放了林权抵押贷款550万元,授信额度较传统林权抵押贷款提高了10%以上。”丰顺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坚守“乡村振兴特色银行”定位,发挥绿色金融产品专业化特色化优势,为丰顺县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条件,是近年来梅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民宿正成为乡村经济转型发展、旅游经济提质增效的一种重要业态。2023年以来,工商银行梅州分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全市各县域网点为基地,积极在景区、乡镇开展产品宣传,及时了解到民宿行业和企业们的实际困难与金融需求,创新开办了“民宿贷”业务,将乡村民宿与银行授信相结合,通过创新融资产品助力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发展,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融资支持。

 梅州客乡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是平远县一家休闲旅游民宿企业,设立在著名景点南台山附近。当走访了解到该企业经营周转需补充流动资金,客户经理马上向企业负责人推荐了“民宿贷”业务。“我行在实地了解完客户的经营情况后,结合客户的资金需求和实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相关材料并完成审批,在落实担保和抵押增信措施后,目前已成功为该企业发放融资900万元。”工商银行梅州分行客户经理林雄辉表示。在这笔贷款的助力下,这家民宿的经营更加稳定,面对即将迎来的旅游旺季,民宿老板信心满满。

 截至今年一季度,在我市绿色金融板块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增长55.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长47.04%。分用途看,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长84.73%、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增长33.76%、生态环境产业贷款增长20.79%。

 理念先行,行动有力的梅州金融行业,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要求下,正在抢抓“绿色金融”的政策机遇谋篇布局,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让一个个绿色转型项目、产业在梅州大地上拔节生长,以“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描摹“绿美广东”的生态文明蓝图。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正在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根据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