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子通
梅州作为“足球之乡”,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梅州足球事业发展,合理充分利用好市体彩公益金,以高质量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为抓手,有效推动了我市足球的改革发展,并于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推动球场建设
强化运动保障
梅州地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但足球氛围浓厚,足球事业发展良好。我市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市体彩公益金,落实足球场地建设奖补激励机制,加大县、镇、村足球场建设力度,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实施“三进三边”工程,即足球场“进”学校、乡村、景区,实现路边、村边、山边都有足球场。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学校足球场,在各学校新建及改造提升足球场地,目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共500多间足球特色学校全部建有足球场。我市还集中资源建设连片足球场,在市足球文化公园建设6块社会足球场,在富力足球学校新建11块社会足球场,在五华县横陂镇足球特色小镇建设9块社会足球场等。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建设连片足球场,如梅江区泮坑5块足球场,梅江区羽林君5块足球场,恒鑫足球俱乐部3块足球场等。在不少景区和旅游线路沿线,新建成的足球场也随处可见,麓湖山景区已建成3块足球场,雁山湖景区今年将规划建设7块足球场。S223沿线连接我市最火的旅游线路之一,该线大力实施五村联动,5个村都建有足球场,让来梅游客感受浓厚足球氛围。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建成足球场地1060块,每万人平均2.6块,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足球场建设的排头兵。
赛事蓬勃开展
活跃足球氛围
“十四五”期间,我市体彩公益金围绕振兴足球之乡和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大力支持开展各类足球赛事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足球氛围,推动了我市足球运动深入开展。据统计,我市每年举行青少年赛事3000场以上,参与的青少年达50000人以上。
近年来,在市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梅州市青少年足球联赛、锦标赛、足球精英选拔赛和校长杯、县(区)长杯、市长杯、省长杯等校园足球系列赛事,以及社会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赛等开展得如火如荼,真正实现了重点赛事常态化,常规赛事广泛化。
为了让我市青少年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赛事,市体彩公益金还大力支持我市青少年积极参加全国重点城市U系列赛事、全国“体校杯”,全国、全省青少年足球联赛总决赛和中国足协U系列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青少年比赛。
不仅于此,体彩公益金还大力支持社会足球赛事开展,以梅州足球联赛为龙头,贺岁杯、五四杯、客家杯、球王杯等赛事常年不断,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区域全覆盖。2023年全国的“五人足球争霸赛”和梅江区城北镇、五华县横陂镇“村超”足球联赛等相继举办,进一步踢“火”了社会足球、草根足球。
梅州足球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得群众足球运动在梅州蔚然成风、蓬勃发展,吸引了中超等大型足球赛事落户梅州,进而实现“足球+”经济效益,足球事业带动梅州足球产业未来可期。
抓实青训工作
培养后备力量
我市还充分利用市体彩公益金支持“双青工程”建设,构建了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职业足球俱乐部、社会足球俱乐部、专业足球学校、市县体校和校园足球协调发展的“1+5”青苗青训模式。
近年来,我市共培养1.3万名足球后备人才,其中共有75名青少年球员进入国家级青训基地集训,5人入选U系列国家集训队,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60多人。培养各类教练员1300人,裁判员1800人,其中有5名为国家级足球裁判员。
通过多年积累和努力,在体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梅州足球事业发展稳中求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足球已成为梅州第一大运动和城市品牌。目前,全市足球人口比例达28.3%,居全省首位;足球场地1060块,每万人均2.6块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每年赛事活动保持5000场以上,赛事频次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居前列。2019女甲赛季,梅州客家女足成功冲超。2021年,梅州客家队在中甲收官战补时阶段绝平昆山队,成功冲超。梅州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一城双超”的地级市,成为中国职业足坛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