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斯媛
记得曾刷到短视频,神兽们放寒假,高举成绩单,嘴中哼唱:“今个老百姓,真呀真高兴!”蹦蹦跳跳回家。边开门边高喊:“爸!妈!快猜猜你们儿子期末考考得如何?”而父母迎接孩子的假期必不可少的仪式,当属追问孩子期末成绩多少、有无领奖状、是否三好学生。假如您是家长,会怎么回答呢?
我一定会随口胡诌应付了事。但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博主建议:“此时需根据孩子的平时成绩往低的分数猜。”假设是百分制的试卷,父母开口“90”,若孩子没考到,等同于一盆凉水浇在他自认为不错的分数上;哪怕刚好考取父母猜中的分数,孩子原以为取得巨大进步,满心欢喜分享成绩的来之不易,父母一猜即中无疑破坏了孩子迫切被表扬的心理,无论事后父母怎么弥补,效果都大打折扣。
相反,从低一点的分数开始往上猜:“80!”孩子得意洋洋地回答:“高点!”“85!”他甚至开始双手抱胸,大笑道:“您儿子就这么点水平?再高点!”“90!”孩子装酷,轻甩成绩单:“大胆往高了猜啊!”“92!”他终于双手递上成绩单,满脸骄傲地宣布:“93!是93!我一个学期都没考过的最高分!”这时,妈妈赶紧放下手头的活,仔细查看分数;爸爸冲过来抱住小孩转圈圈,大赞道:“儿子真牛!中午想吃什么,我买单!”
同样的分数,孩子得到完全不同的回应。为人父母,一语败兴,教他们认识现实的残酷,还是小心呵护孩子的兴致,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前阵子上了热搜的视频,女儿给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饭,原以为妈妈会欣喜万分,感慨“吾家有女初长成”,岂料她妈妈白眼一瞪,略带嘲讽问道:“你一顿煮光了我准备吃五天的菜,特别骄傲是吗?”数落完犹未解气,将视频发到网上,意图引发严禁浪费的附和声。网友不买账,纷纷指责妈妈做法欠佳,起码先肯定女儿的“劳动成果”,然后再合理提出疑问。这位妈妈非但不领情,竟大声质问女儿:“网上评论我做错了,你说说,我骂你浪费错了吗?”视频中的女儿一脸无辜地摇头。
我特意观察餐桌上的饭菜,总共四菜一汤,浪费与否暂且不论,若我家女儿这么贴心,懂得做饭给我吃,别说五天的食材,就是把冰箱清空,我也愿意!忽而忆起,大宝很久没有主动整理房间了。以前大宝看见客厅凌乱,不用大人开口,她自觉收拾。但大宝只知道将茶桌上的物品收到抽屉,主打“眼不见为净”,再把茶桌抹得锃光发亮即“大功告成”。我一直想教她物品归类的方法,但工作太忙总是忘记。于是,经常出现大宝收拾后的茶桌,东西不知所踪的情况。每次都要翻上大半天抽屉才能找到,终于我忍不住埋怨:“哎呀,我又找不到牙线了!真是越收越乱。”二宝有样学样:“就是,我的扎头绳都不见了!”估计大宝深受“打击”,茶桌再乱也不自觉收拾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面对陌生人我们尚且愿意和颜悦色,怎么忍心在孩子最高兴最自豪的时刻,变成扫兴之人极尽打击之事?陪伴孩子勇往前行的唯有爱与鼓励,父母岂可重复做扫兴之事消耗骨血亲情!莫要等孩子失了分享欲,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