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位 成人之“美” ——专访丰顺籍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正高级教师谢洪涛 2024年03月07日  

采访小组与谢洪涛(中)合影

采访现场

谢洪涛开展教学活动

策划:朱明海

 统筹:罗 琼

 记者:陈温妮

 摄像:朱文吉

 整理:彭 晓

 人物简介

 谢洪涛: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理事长、主任、党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曾任东莞市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市教研室副主任、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校长,获评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教师、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广东省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校外教育优秀管理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文艺家、市优秀科普工作者、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省骨干校长培养对象、市首批教育家型校长与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兼任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副会长、市科协常委、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广州美院硕士生导师、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些年来,您一直致力于美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尤其自1998年成为东莞市教育局专职美术教研员后,在学校美育方面付出了诸多精力和心血。请与我们谈谈您的工作简历以及您对美育的理解。

 谢洪涛(以下简称“谢”):我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丰顺埔寨采芝村,1987年考进兴宁师范学校读美术专业。1990年,19岁的我师范毕业后,来到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做了一名美术代课教师,两年后转为公办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自身教学基本功训练,坚持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多次代表地市、全省参加省级和全国的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由于教学基本功扎实和工作业绩突出,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美术教师;1998年,从石龙中心小学调到市教育局,成为东莞首位中小学美术专职教研员;2008年起担任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分管全市小学的教研工作;2012年调到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担任书记兼校长;2015年8月至今任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从事校外教育工作。不管在哪里工作在哪个岗位,我对美术书法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坚持不断的学习实践。

 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我们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以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坚持“五育并举”,通过构建并实践科学、完善、独特的新型课程体系,拓展艺术教育的外延,举办美育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美育工作的内涵,让立德树人和艺术教育间实现融通,以适应新时代“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现实需求。

 记:您提出“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工作理念,和“成人之美,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备受行业关注,请谈下其内涵,以及您在工作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

 谢:我在33年的工作中,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理念。我认为不管哪个岗位,态度决定高度。我们应该为自己创造机会,奋发进取,做出好的成绩。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作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也正是“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成就了我的进步和多种角色。我担任市美术教研员后,站在全市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角度,就应该更有作为。2002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向全市的美术教师提出“有为才有位”,并带领老师们把握机会,深入推进课改实验,课改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有位更有为”。

 在工作中,我提出“成人之美,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作为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主张让学生“人人都出彩”,作为教研员我践行“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美教育,注重科研促教,坚持示范引领,培养骨干教师,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大发展。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我提出了“激发兴趣、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培养特长”和“让孩子们在少年宫成长得更好”的理念,强化校外教育课程与活动的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活动育人,通过组织举办全市性的展演和竞赛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展现学习之快乐与成长的精彩。

 记:您兼任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会长,能否跟我们介绍下东莞的艺术教育的情况,有哪些做法与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谢:2015年底,我发起并成立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成立8年来,一直以服务全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为工作出发点,充分发挥好桥梁和枢纽作用,为推动全市学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也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艺术联合会成立艺术教育的专家委员会,建立艺术展演评委库,由他们来规范评价标准、比赛章程,做各大展演竞赛的评委等,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一是推进“展演赛事添彩工程”,打造东莞美育品牌。我们通过规范艺术赛事的机制、周期、评价标准,强化活动育人,组织策划系列品牌的展演和竞赛活动,为师生的艺术学习与专业成长搭台,为人生添彩。二是锻造“莞邑美育良师工程”,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我们策划了“美育良师”的教师书画展、音乐会、舞蹈和器乐展演等活动,给老师们搭平台展风采,以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实施“艺术社团立品工程”,展现艺术教育特色。通过开展学校艺术特色项目和优秀艺术社团的评选,来引领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规范化发展,形成“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

 记: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作为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您在校外教育的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又如何在落实“双减”政策中寻求发展?

 谢:在“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宫的发展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曾经对广东省粤东西北和珠三角16所青少年宫开展调研,“双减”后, 37.5%的青少年宫生源下降,经费难保障,运营较困难,遇到发展瓶颈,主要呈现以下困境:一是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影响发展前进方向;二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制约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欠缺专业品牌引领;四是社团建设不够完善,未能形成优质辐射;五是运行机制不够灵活,缺乏长效制度保障。

 2022年9月,我成立了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工程“谢洪涛工作站”。我坚持“改革求突破,创新谋发展”理念,通过立项国家级课题《“双减”政策下少年宫创新发展的实践研究》,带领工作站的攻关团队,探索市、镇少年宫协同发展、宫校共建、教研督导的工作机制,实施少年宫创新发展“五大工程”:一是通过“特色课程创新”工程,全面围绕新课标,提档升级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形式创新。二是通过“课后服务提质”工程,探索“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三是通过“展演赛事添彩”工程,优化项目策划管理与活动品牌打造。四是通过“学生社团立品”工程,探究社团建设机制与品牌化发展途径。五是通过“资源全域辐射”工程,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帮扶,指导和引领镇街少年宫和学校少年宫协同发展,缩小校外教育城乡差距。2023年,我牵头成立了“东莞少年宫联盟”,指导引领全市12家少年宫资源共享、共建共促,实现抱团发展。

 记:除了业务能力,您个人的艺术成就也不俗,多年来书画作品屡获佳绩,且近期还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的“双料会员”,请问您的爱好与您的工作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谢:我既喜欢艺术,又热爱教育事业。我认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他所从事的工作相吻合的时候,是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我从一线教师到市美术教研员,从市教研室副主任到市属高中校长,再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33年教学生涯,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教育初心。正因为我喜欢艺术,又热爱教育事业,可以说,艺术成就了我的梦想,而从事教育工作,又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在一般人看来,“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而我认为“教师”是一门专业,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更把“教师”当作事业来追求,要终生为之奉献的光辉事业。我首先是名美术书法教师,其次才是学校领导,作为学科教师就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所以我时常在工作之余学习钻研书画,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成为书法和美术的国协双会员,也算是我付出努力的结果。兴趣爱好和工作是可以实现相统一的,当专业特长到达一定高度时也会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综合素质,成就自己的事业。

 记:您是否有关注过我们家乡丰顺的教育现状?针对现状有什么建议和相关的行动计划吗?

 谢:我一直都有关注家乡的发展,尤其是丰顺的教育与文艺状况。近年来,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丰顺相关单位也有开展业务交流活动,如:丰顺文联、作家协会,“丰顺强师工程”未来校长培训班、丰顺青少年宫、汤坑二中、三友中学等单位的来访交流。我们也曾带领教师赴丰顺开展“流动少年宫”送教活动,将少年宫特色活动课程送进乡村校园。此外,我也应邀回丰顺做过多场专题讲座和举办书画展览,为家乡的文化和教育发展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关注到,近年来丰顺县的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也有很多举措,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还要不断提升教育的理念,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提升广大教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面临着大湾区飞速发展的更多机遇,更多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我们不仅要自己“优秀”,更要带动粤东西北“美美与共”。接下来,我想在“学校美育工作”和“乡村文化振兴”方面,为家乡做一些“帮扶”,通过自己的专长和资源帮扶家乡的教育与文艺事业,助力丰顺加速“融湾”,促进家乡的高质量发展。

 记:作为东莞市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正高级教师,围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您对年轻教师有何建议?

 谢: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之重。教育一方面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思考如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对此,在过去一年中,东莞教育围绕“一条主线”“三个牵引”,推进“五项重点”展开全盘工作,在强基础、增优势、创示范上下功夫,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被评为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更是全市校外教育的标杆单位,无论作为教育的领军人才,还是中心普通的教师,我们都应该提高认识,提高站位,要成为胸怀“国之大者”,更要善谋“党之大计”。

 要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关键所在。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审时度势,提升站位,精准定位,要思考“我站在哪?该往哪走?如何到达?”三个问题,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其次要加强学习,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节奏,关注未来教育的发展,增强育人智慧,强化专业素质提升,提升良师锻造能力。再次要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创新的思维,敢于改革的勇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记:感谢您接受专访,期待未来莞邑、泉乡在文艺教育方面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

 教育教学理念:

 谢洪涛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科研促教,主持多项课题,出版专著,参编教材,坚持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他秉持“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工作理念,践行“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美教育理念,主张“从临摹到创作”“传承与创新结合”,善用榜样力量和借鉴先进的经验,从薄弱环节寻求突破,处理课改实验中的点、线、面关系,注重“突出亮点”和“全面发展”,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提出了“激发兴趣、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培养特长”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员享受最适合的校外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实施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