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营养水” 梅城出现无证卖水现象,卫生难保障 2024年01月20日  

泮坑风景区沿路有不少商铺门口设置山泉水售卖点。(朱绮辉 摄)

●本报记者  朱绮辉

 饮水安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梅城不少市民喜欢去郊区或者山上运载山泉水饮用。部分人认为山泉水清澈甘甜、纯天然无污染,但山泉水是否真的能随意饮用,其水质是否合格?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并咨询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

 山泉水因“纯天然”“口感好”受欢迎

 近日,记者走访梅州城区及周边多个山泉水售卖点,发现前去购买的市民不在少数。在泮坑风景区,沿路有不少商铺门口放置写着“过滤山泉水”字样的牌子,旁边一条条白色管道连接着水龙头,打开水龙头便有白哗哗的山泉水流出。一些市民或骑摩托车、或开小汽车,自带水桶前来运载。“味道比较清甜,我们一般拿来泡茶,或者直接煮水喝。纯天然水源含有比较多矿物质,对人体有益。”在泮坑一个卖水点附近,正往私家车后备箱里搬运水桶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平均每星期会来运载两次山泉水,每次会买上5至6桶。

 记者询问了解到,泮坑卖水点的定价普遍是1.5元30斤、2元40斤,部分卖水点也同时售卖空的矿泉水桶,一些商家还推出诸如“吃农家饭送山泉水”的活动。“这里的生意很好,以前只有两三家卖水,现在遍地都是了。”有位卖水点老板娘告诉记者,她是最早开始卖山泉水的卖家之一,“平时就有不少人来载水,如果是周末或者节假日,前来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一位饭店经营者则表示,泮坑山泉水售卖点均办理了取水许可证、水质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证件,且需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取水用水也和自来水一样按照水表缴费。“我们的山泉水直接从山上引下来,放置在楼上水池中,再用水管引出,都是经过过滤的。”该饭店经营者说道。

 在百岁山郊野公园,记者同样看到有一些市民骑行电动车载着水桶去取水。记者询问几位市民得知,百岁山的卖水点分布较为零散,一些摊主为临时售卖,时间并不固定。在市民指引下,记者在较为靠近山脚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山泉水专卖点,该卖水点设置在自建房庭院内,车辆驶近时才能看见门内放置有“山泉水”字样的牌子,并不显眼。庭院外墙上探出几条水管和几个水龙头,有几位市民正往桶里接水。“60斤水售价1.5元。我这里的水不是来自山上,是山下石头缝里涌出来、再用水管引过来的,我们也安装了简易过滤器。”该卖水点经营者坦言,售卖山泉水并未办证,但一直有很多市民前来买水,“百岁山的水质不错,我们自己家里用水喝水也是取自山泉水。”在该卖水点周围,记者还看到多个自建房外墙上设置相似的取水装置,但暂未看到有人卖水。

 除此之外,梅江区象山、梅县区三葵村等地也存在山泉水售卖点,梅城一些巷道内则出现过私人售卖的“散装”山泉水。部分地方的卖水点分布较为零散,有些经营者更是打着“生活自用、农业用水”的幌子,经营手段隐蔽,难以取证。

 无证售卖的山泉水卫生难以保障

 记者从梅州市水务局了解到,按照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或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月取水二百立方米以下,以及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年取地表水十万立方米以下等情形以外,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取水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具有相应审批权限的取水审批机关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

 同时,无证经营的山泉水也难以保证卫生和安全。“有很多市民曾把山泉水、井水送到我们这里检测,有20%到30%的样品是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常见的包括重金属超标、氟化物超标等。”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主任吴晓莲介绍,山泉水水质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直接饮用可能存在一定水质安全隐患。“首先山泉水大多是浅表水,流经地表时一些植物腐败的树叶、根以及动物的尸体等,可能携带着病菌细菌或者虫卵进入水体,这些污染是肉眼看不出来的。如果没有经过消毒,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人体健康而言有比较大的风险。另外还有人为因素,如果山上种了果树,所使用的农药化肥也可能污染山泉水。”

 吴晓莲还提到,虽然矿物质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但它们的摄入需要在合理范围。“摄入过多反而对身体有害,因此‘山泉水更营养’‘喝多点矿物质对人体有好处’的说法是带有一些常识误区的。”吴晓莲表示道。据了解,我市城区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均经过严格的制水工艺流程处置,每天都经过三级水质检测后方能供向千家万户,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城区住户还是尽量饮用市政自来水。如果实在偏爱山泉水,建议先将山泉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合格的话再饮用。市民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2193608进行送检咨询。”吴晓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