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推进要素配置一体化。建立人才入县下乡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驿站建设,持续推动省第3批56个乡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下乡服务,支持科研院所在县域布局设点,引导科研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创新为农服务金融产品,引导县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当地发展,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管理,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机制。用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点状供地有关政策,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十七)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积极开展绿美梅州大行动,坚持乔灌结合、错落有致,大力营建高质高效乡土阔叶混交林,进一步优化重点生态区域林分结构,持续改善林相,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至2027年,全市计划完成林分改造提升17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10万亩;至2035年,全市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改造提升23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15万亩。提升城镇污水设施管网覆盖率,将城镇周边的农村生活污水优先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对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共建共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与乡,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向全县域拓展。
——摘自《中共梅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