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庆堂门楼未倒塌前。

目前孝庆堂门楼已经倒塌。

外史第诒谷堂堂匾被盗后追回,古屋获得维修。

窑下太史第紫来堂得到修葺。
一转眼,《百侯古屋》第一册出版已快五周年,作为主编组的五个成员,五年来围绕着“古屋”展开的话题数不清。每当听到家乡某间古屋塌了门楼或毁了墙壁的消息时,自然而然,我们免不了会在主编群里感叹一番痛惜一番;而每当听见某间古屋得以修复时,却不亚于听见我们熟悉的某位亲朋好友苦尽甘来过上好日子一样,感到开心和安慰。似乎古屋都成了我们主编组的至爱亲朋,我们时时惦记着怜惜着古屋的今昔和沧桑。
《百侯古屋》作为集文史资料、建筑资料和摄影技艺于一体的书籍,相继被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嘉应学院图书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以及保定摄影家协会、桂林科技大学等单位收藏。这些好消息,不单是这部书的幸事,也是持书者的幸事,由此更寄望家乡人能尽心尽力爱护古屋,政府部门能鼎力保护古屋风光。
种德堂是明嘉靖年间杨八世祖所建,百孔千疮的地面正是几百年来民族多难的见证。虽然1717年曾重修上厅,至今也已三百多年,近年因柱石下陷檐边明显变形,看着让人心惊。大门厅墙壁上的裂缝也越来越大,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在此呼吁政府部门能出手相救,因这古屋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是百侯杨氏兴盛和科举兴盛的发祥地,如果毁坏或伤及无辜,那就太可惜了。面临坍塌或已部分坍塌的古屋还有好些,这些古屋都是历史文物,实在不忍心他们毁在这个时代。而已发生部分坍塌的古屋有礼墩堂、窑下州司马第、植槐堂后楼、眷顾堂后楼丰注楼、中宪第门楼、郡宾公祠孝庆堂门楼(俗称上大房)、裕庆堂门楼(属四十二郎公后裔)等。
目前得到修葺的古屋还有窑下太史第紫来堂、留福井秩祜堂、红屋巷承祀堂、池屋金汤围景曜(翼云公祠衣德堂)。曾经不为人知的资政大夫第,是百侯最大官职正二品的杨从龙故居,经过修缮并挂上了“将军府”的匾额。
值得一提的是,外史第诒谷堂堂匾曾被不法分子盗走,后因《百侯古屋》的编辑人员对堂匾太熟悉了,以致此堂匾在某网站售卖时被一眼认出。而后主编群马上行动起来,一边让屋主报警一边与卖家斗智斗勇,巧取线索后提供给警方。也幸亏《百侯古屋》留有诒谷堂堂匾高清照片,这成为派出所神速破案的有力证据,终于,此匾物归原主。此事也促使诒谷堂人对诒谷堂古屋进行了维修。所谓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杨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