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023年11月11日  

●温舒玲(梅江区风眠小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直观教学、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等,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课堂实际,有意识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求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教学新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一课时,根据儿童们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设计一幅由“大脸猫”和“蓝皮鼠”这两个卡通“人物”引导学生去郊游大森林的地理情境。屏幕画面随即出示了“牵牛花园”,即例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研讨等。接下来画面换成了一片草地,草地上一群小鹿正在欢快愉悦的音乐声中嬉戏,由此引出了“小鹿图”,即例2;这是一道减法应用题,由于动画展示生动、形象而又直观,同学们很快得出了9-3=6(只),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新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对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非常高涨。启发性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品德差生的多少,是衡量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转化品德差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受当前社会道德的影响,加上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一致,品德差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使差生进步,我们实施了“鼓励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每个差生虽然表面上品德差,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愿意做一个好学生的良好意愿。只要老师对他们不失爱心,方法得当,他们都会向良好方向转化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良好德育环境是一种强大的感召和约束力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竞争,才有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引导中,同样适用。即要引入激励机制,对他们在校内外的活动表现进行评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将评价意见反馈给学生们,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改进,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素质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采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班级管理。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促进、自主发展。学校德育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时,老师是学生的教育家,应本能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无论学生在品德上还是学习上,老师不能怀疑学生,目光不要总盯在学生的缺点上。